一、衔环结草。受人恩惠后,人常言“当衔环结草以报”,把衔环结草当成一个成语应用了,其实,衔环结草是由“衔环”和“结草”两个典故联合在一起而形成的。衔环的故事出自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杨宝,是中国廉政史上著名的杨震辞金故事中杨震的父亲,杨宝年少时在华阴山,见一黄雀为鸱枭所搏,逐于树下,伤瘢甚多,不久黄雀又为蝼蚁所困。杨宝便把它抱回家放在梁上。黄雀又被蚊子咬得惨叫,便又把它移置在一个巾箱中,喂之以黄花。黄雀痊愈后飞去,杨宝于深夜读书时,有黄衣童子说:“我,王母使者。昔使蓬莱,为鸱枭所搏,蒙君之仁爱见救,今当受赐南海。”给他四枚玉环,说:“令君子孙洁白,且从登三公,事如此环矣。”果不其然,其子杨震,孙杨秉,曾孙杨彪,四世均列三公之位。杨宝仁爱之心推及黄雀,黄雀衔环以报,泽被子孙,是以德旌,实为世人榜样。
结草之典故源于《左传·宣公十五年》:魏武子有一个未生孩子的爱妾,武子生病时曾对魏颗说:“我若是逝世了,你就把她另嫁他人”。可是到魏武子病危时却对魏颗说:“我逝世之后,必定要让那爱妾陪葬。”可是,魏武子逝世后,魏颗却没有让她陪葬而是让她改嫁了,有人不解,魏颗说:“父亲病重时胡言乱语不足信,我只按父亲苏醒时的愿望行事而已”。不久,秦国和晋国在辅氏开战,魏颗见一老人结草把秦国大力士杜回绊倒,魏颗俘获杜回。是夜,梦中一位老人对他说:“我是你所嫁妇人的父亲。你用你父亲苏醒之时说的话而保全了我女儿的生命,我今天就结草以报你的活命之恩。”在东汉时代,王公贵族视百姓生命如草芥,妾女是嫁是殉,全在魏颗一念之间,魏颗的再生之德,激动了在冥府为鬼的妾女之父,结草以报,既解魏颗之围,又成绩魏颗之功,实出于仁善之力。假若当初魏颗应了父亲临终之命,杀妾殉葬,辅氏之战,魏颗生命能否保全,也未为可知,由此可见,救人便是救已,德人便是佑身,仁人之心不可无也。
二、报食马之德。司马迁《史记·秦本纪》中记述:昔日,秦穆公丧失了一匹良马,成果马被歧山下的三百多个山里人捕获后杀掉分着吃了。官吏抓住这些吃马人,筹备依法严惩。秦穆公很大度地说:"君子不会因牲畜而损害人。我听说吃良马肉如果不喝酒的话,会伤人的。”于是,“赐酒而赦之”。秦穆公十五年九月,秦国与晋国会战於韩地,秦穆公亲自参战,率麾下驰追晋惠公,反被晋军所围,穆公也受了伤,危急之际,窘困之时,这时歧山之下偷吃良马肉的三百多人,飞奔冲向晋军,“皆推锋争逝世,以报食马之德。”不仅解了穆公之围,反而还活捉了晋国的国君。食国君良马,不是逝世罪也得坐监,而秦穆公却是悲悯情怀,仁慈有加,不仅不处分反而还赐酒防病,被赦免而还,这三百余人是感恩戴德,伺机图报,危急之时,能不“推锋争逝世”,舍命报效?所以,穆公舍一善马,而得万民推戴,也是德政取民之妙着,同时也应了佛语中“善有善报”之言。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