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博物馆设有:陶瓷馆、家具馆、工艺馆、门窗馆、油画馆及多功效馆。观复博物馆在杭州及厦门已设有处所馆,而哈尔滨处所馆也即将开业。马未都介绍说,哈尔滨馆的所有权将属于当地政府,他们只是应用观复博物馆的名字。据悉,观复博物馆今后将会持续进行品牌输出,将有一系列处所馆产生,以连锁方法经营,这就意味着观复博物馆将成为中国的“古根海姆”。
古根海姆博物馆是索罗门·R·古根海姆(Solomon·R·Guggenheim)基金会旗下所有博物馆的总称,它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私人现代艺术博物馆之一,也是全球性的一家以连锁方法经营的艺术场馆,它是世界上最早在博物馆业引入和应用“文化产业”概念并获得宏大成功的博物馆,其运作方法被世人称为“古根海姆模式”。
盈利依附理事制和会员制
2008年,也就是开业后的第十一年,观复第一次实现了盈亏平衡。现在国内的博物馆公的私的加在一块,总数大概7000家左右,而其中能实现盈利的可能就是观复。
为了摆脱对门票收入的依附,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进步展陈、服务质量上,观复博物馆成功地引入了“理事会制”。观复博物馆现有3位股东,负责供给博物馆运营所需经费,同时还推出了“理事制”和“会员制”,每年缴纳必定费用,即可成为博物馆的理事和会员,并享有相应的权利。马未都介绍,所有理事,都是“观复”共同的主人,可以继承和调换。观复的理事中,最著名的当属成龙了。在国外,能做博物馆的理事那是相当高的声誉,是用钱也买不到的,理事可以对博物馆供给不定期的援助。此外,各展厅还接收企业捐赠,作为回报,企业享有相应展厅10年的命名权。这些做法有效地解决了博物馆的运营经费问题,保证了博物馆的良好发展。
马未都表现,“我们的资金起源重要是3部分,一是来自董事会,由为数不多的几个成功企业家组成,每年拨必定的款出来;二是来自理事会,这部分人不用承担博物馆的社会义务,拥有声誉头衔,现在国内也有相当成功的人士认识到了这一点,我们的理事对博物馆有不定期的援助;第三,建立了博物馆会员制,每年1000元的会费,享受诸多的优惠政策,目前这方面发展得很好”。
从1996年建立到现在,观复基础上是5年一个阶段,从摸着石头过河到摸索出生存之道。最早的一个阶段是上世纪90年代的那5年,当时国内还没有私人博物馆,人家都认为办博物馆是国家的事,个人去“掺和”有什么意义呢?但是最终执照被批准。那5年是摸索期,当时经营博物馆其实算是在“玩票”,没想好怎么持续下去,更没想到博物馆会越做越大。第二个5年中,博物馆的经营逐渐步入正轨。“这时,我看明白自己不是在经营一家私人博物馆,而是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玩票的心态没有了。现在,观复进入第三个5年,事业也在扩大。观复博物馆杭州分馆、厦门分馆都已经开张,而且,北京的主馆正在打算迁入新馆,面积是现在的4倍,至于租金,已经有援助者答应援助。中国的私人博物馆,我想也大致是这样一个过程。”
“今后,我们还要以博物馆为核心,建立起文化创意产业生态圈。”据马未都介绍,目前,博物馆在所在区朝阳区金盏乡政府的支撑下,筹备建立一条长达2公里的生态街,暂时以小剧场情势做经营。现在已经有不少个人和单位筹备参与投资。
[1][2][下一页]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