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前,马未都发布成立文化基金会,从1996年马氏建立的中国第一座民营博物馆——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呈现开端,民营博物馆已走过14年的发展过程。十余年间,国内民办博物馆的热潮逐渐升温。在资金、运营、生存、发展这些问题的求解过程中,民营博物馆建立了中国式生存法则。
1观复博物馆:个人品牌+基金会+理事制
开创中国博物馆基金运营模式
理事会获“生杀大权”
6月9日,马未都正式发布创立观复文化基金会,把他几十年收藏的文物全部捐给观复博物馆,由基金会理事会统一管理。观复基金会的成立为中国民营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寻找到了新的突破口。在管理上,观复基金会接收社会捐赠,将借鉴国外同类艺术基金会的管理模式,如古根海姆基金会、盖蒂基金会、大维德基金会,打造观复基金会的公益文化品牌,开创合适中国博物馆的运营模式。
马未都1996年创立国内首家私立博物馆——观复博物馆,这次创立基金会也是其在14年经验积累的基础上进一步摸索生存发展之道。IDG资本开创合伙人熊晓鸽和主管合伙人周全发布参加该基金会任理事。熊晓鸽和周全都是中国风险投资范畴最资深的投资专家,他们早年都曾在美国求学,对文化基金会管理有深入懂得,而IDG资本与观复博物馆早有合作,现在博物馆内的家具馆即是IDG当时捐赠的。马未都表现:“哈佛大学的开创人哈佛先生已经逝世多年,但哈佛依然作为名校驰名于世界,它不光靠个人的影响力,更多是靠先进的有力的制度,精良的制度是博物馆‘长治久安’的保障。”
据悉,观复博物馆是惟一没有政府拨款能够经营持平的博物馆。马未都称,观复基金会是一个盈利不分配的机构,盈利多少钱都要用在博物馆上,现在面临博物馆重建,盼望建立国际上通行规矩管理的博物馆。他盼望在退休后,靠制度运营,由理事会负责博物馆生存问题。基金会批下来了,交给社会的第一步就完成了。基金会首批接收捐款超过1000万元,均来自个人捐款,作为中国博物馆新概念的“基金会”,这些款项将用于支撑博物馆建设,赞助文物研究与保护项目。
据介绍,基金会目前的重要任务是观复博物馆的新馆建设。成立之后还将成为以博物馆为核心的集文化、休闲、学术、商务功效为一体的艺术场馆。
品牌输出打造中国古根海姆
“全国有几千家博物馆,我们是不依附政府拨款、不依附其他企业拨款,惟一靠自己来运营的博物馆,而且进入了良性循环。”马未都对本报记者表现。其实,观复博物馆的背后,有很重要的无形资产——马未都的个人品牌。马未都对记者坦言,在全国2000多家民营博物馆中,他是惟一有大众,著名度的馆长,这是其他博物馆无法比较的。因为他的名气,许多人找他学习收藏知识,或者盼望能为他们的藏品供给鉴定,出具证明。“还有一些人,看中了博物馆的特别气氛,要在博物馆租场地搞运动,这些都可以进行收费服务;再有就是出售有关商品,这些商品并不是展品,而是由展品衍生而来的服装、装饰品、书籍等,比如按照馆内瓷器花瓶图案设计的服装,这样的商品遇到大公司搞运动,往往一订就是上千套,商品上都打上‘观复’的标识,靠‘观复’这个品牌来开发与经营。”
观复博物馆1996年获政府批准成立,1997年正式对外开放。作为新中国第一家向社会大众,开放的私立博物馆,观复博物馆发展中三易其址,不断扩建,不断强大。马未都宣称:“观复博物馆要做中国服务最好的博物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