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借鉴
母女之间“爱的方程式”
网友“不怕老的妮子”在论坛发帖,讲述了她和孩子的相处方法,也许这些经验对其他家长有着启发作用。
“不怕老的妮子”说:“许多人都是在自己还没来得及长大时就在懵懂中做了父母,我们也不例外。我们不是教导家,也不是心理学家,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普通人,假如说我们有幸得到了一个好女儿,都源于一个字——爱!但是,一千个父母,就有一千种‘爱的方程式’,我们在与女儿一起成长的过程中,总结出了我们自己的‘爱的方程式’”——
让她懂得为他人付出。女儿在家的日子,必定会帮助家里做家务,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成为“理所应当”,所有的付出均没有嘉奖,告诉她:这是生活的才能,也是“爱的才能”。
告诉她:有阳光的处所就有暗影,即使在暗夜里,也要居心中的那盏灯来照亮前行的方向。
告诉她:家门之外没有妈妈,要学会包容,学习适应,而不是成为别人眼中的“刺猬”;所谓“快活”,不是因为拥有的多,而是因为计较的少。
爱她但从不娇惯。女儿曾说:谢谢你们,从来没有惯过我,被惯大的孩子会脆弱,被惯大的孩子没有主意。我好欣慰,因为女儿读懂了“我们的爱”。
专家观点
3种原因导致代沟产生
有人总结这个讨论小组的特点是:“50后父母用自己的时代特点留下来的印记来教导子女,也用自己的生活思维来规定子女的前途路线,从而造成了80后子女的叛逆,这些人偶然相逢于‘父母皆祸害’小组,在此互相诉苦。”
中国教导学会理事、西安市教导学会会长许建国最近在网上也看到关于“父母皆祸害”讨论,他认为,产生这样的事并不奇怪,这个讨论小组参与的人数还要上升,而且趋势是转变不了的。
许建国说,这种问题呈现,具体原因有三个——
1.应试教导的影响,家长对孩子的评价聚焦于一个数字,那就是测验的分数。孩子的心理成长、个性发展、道德规范、行动表现、爱好兴趣等等都被疏忽了。家长甚至知道这个做法是不妥当的,但是迫于未来就业的压力,他们又不得不逼迫自己去这样做。就某个意义上说,家长也是出于无奈。
2.不会沟通。中国的家长在孩子关系看待上,都有一种私有财产的观念,“我生的,我养的,你不听我的行吗?”因此,他们和孩子相处的时候居高临下,严正的说教、行动的强迫,甚至还有暴力。这样的话,孩子不可能和他们有一个正常的沟通。
3.孩子的原因。社会文化的多元化使人们的价值取向反差很大,孩子们的生理、心理的成熟期早得多,对生活的观念和父母不一样。由此引发了孩子服装、打扮、饮食、交友习惯、对社会的评价等等和父母完整不一样。
“父母如果想和孩子友爱相处,不妨尝试着先从自身转变。”许建国说。西安晚报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