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别吝啬你的微笑。教导心理学认为:微笑是活泼课堂气氛的润滑剂。老师带着微笑呈现在课堂上,就会在老师与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情感交换的桥梁,就能让学生在和气、亲切、高兴气氛中去汲取丰富的知识与营养。古代有位老禅师,一日傍晚看见墙角边有一把椅子,心想:确定有哪位出家人违背寺规越墙出去遛达了。老禅师也不声张,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而蹲。少顷,果真有一个小和尚翻墙,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背脊跳进院子。当他发觉刚才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师傅时,惶恐失措,张口结舌。但师傅并没有厉声斥责他,只是以安静的语调微笑着说:“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从此,那个小和尚一次寺规也没有违背过。故事中的那个老和尚,就明白的知道微笑是一种无声的教导。有位专家说:“智力可以受损,但微笑永远不会,它生气勃勃,永远垂着绿阴,开着明媚的花,结着芳香的果”。在课堂上老师适当的应用微笑也可获得事半功倍的后果。如老师面带微笑走进教室,意味着他能心情愉悦地和学生亲近,若是新学期面对新同学常常报以微笑,就能打消学生对老师的陌生感。老师在上课过程中微笑,表现老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自负,对学生答问的满意和赞成,对学生思想行动的懂得和信任。专家认为,老师的面部表情中最要害的是眼神和微笑。因此,老师如何把握自己的微笑是相当重要的,老师的微笑,可以说是无声的词汇。课堂上,老师的微笑,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领导学生聚精会神的进入学习角色并获得知识,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进步教学质量。
老师,别吝啬你的微笑。老师的微笑有时有直接表意的作用,在课堂上,老师的微笑可以传递确定或否定的信息,如一个赞成点头的微笑,一个鼓励眼光的微笑,一个善意拒绝微笑,都会让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头。而且,当口头语言与微笑所代表的意义不一致时,学生信任的不是嘴上讲的,而是信任你的微笑所代表的意义。另一方面,它又是口头语言最奇妙的诠释,最默契的知音,学生能从老师的微笑中读出情感,读出态度,读出言外之意,读出话外之音。
雨果说:“微笑就是阳光,它能打消人们脸上的冬色。”微笑不仅能让人驱走心灵的阴霾,还会让人变得友善。但真正的微笑是发自心坎,渗透着自己的情感,表里如一,毫无包装或娇饰的。当然,微笑应当自然得体,切不可无笑装笑,皮笑肉不笑,以免弄巧成拙,适得其反。因此,教师应用微笑应恰如其分,不管是坐、站、行,你的微笑都应表现出教师应有的文明、稳重和风采,而且微笑要与眼神、姿势等和谐一致,整体配合,有时,还要注意和学生的体态语言配合。
在日常生活中,真正的微笑被人们誉为“解语之花,忘忧之草”,是“参与社交的通行证”。确实如此,微笑可以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有位职场成功人士曾半开玩笑地道出他的成功秘诀:“如果长相不好,就让自己有才干;如果才干也没有,那就学会让自己微笑。”所以,我们每个人在面对生活时,都不要吝啬你的微笑……
后记:序言里的内容来自周同丽老师的讲座“让幸福与教导同行”中的“教导的目标是唤醒,而不是转变;教导的手段是领导,而不是训斥;教导的方法是关爱,而不是宠爱;”而我个人认为,教导中最要害的问题在于老师的奉献,创新,微笑,于是补充了“教导的境界是奉献,而不是索取;教导的生命是创新,而不是重复;教导的真理是微笑,而不是祈祷。”最终才形成“教导的目标是唤醒,而不是转变;教导的手段是领导,而不是训斥;教导的方法是关爱,而不是宠爱;教导的境界是奉献,而不是索取;教导的生命是创新,而不是重复;教导的真理是微笑,而不是祈祷……”这样一个完整的小序。
2010、07、22于贵州水城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