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曲子,其实是借宝玉的口吻,说的是黛玉和宝钗的故事,可以懂得为宝玉的心坎独白。金玉良姻是说宝玉和宝钗的理所当然的婚姻,一个佩戴着刻有“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字样的美玉,一个佩戴着刻有“不离不弃,芳龄永继”字样的璎珞项圈。而木石前盟是说的黛玉和宝玉之恋情,是三生石上的盟誓,是前生的约定。“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这是说宝玉和宝钗虽然成为夫妻了,但这其实是违背了宝玉的意愿的,因为宝玉的心中是爱着黛玉的。“平”字我们可以懂得为“颦”,也就是暗指黛玉的。小说三十六回中,宝玉在房中睡着了,却说起梦话来了:“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是金玉姻缘,我偏说是木石姻缘!”薛宝钗听了这话,不觉怔了。
再看到的就是《枉凝眉》的词曲了: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挂念。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从秋流到冬,春流到夏。
关于这首曲子,有着不同的懂得和见解。其中得到最多人同意的看法,那就是说这首歌曲写的是黛玉和宝玉。当然也有不同见解的,比如刘心武先生就提出自己的观点,说这写的是史湘云和妙玉。不过我还是支撑大众的见解的。不是说我这个人爱好随波逐流,我的确是经过沉思熟虑才这样说的。“凝眉”就是皱眉忧愁的样子,这只能是黛玉。“枉自嗟”也是说的黛玉。我们是否还记得在小说六十三回里,因宝玉过诞辰,众姑娘在怡红院里开夜宴嬉戏。黛玉抽取了一签,上面写的诗就是一句“莫怨东风当自嗟。再看“想眼中有多少泪珠儿”这一句已经点明的非常明白了,黛玉是来偿还眼泪给宝玉的,不是她这样的哭,还会有谁呢?
《四》多愁善感
《红楼梦》不知有多少美丽而有才干的女子,可是偏偏一个弱不禁风的林妹妹却能受到众多人的爱好与青睐。我们爱好她的美丽,观赏她的才干,同情着她的身世和叹惋着她最后的命运。黛玉是一个典范的小家碧玉,心眼虽多,但为人真挚,绝不是一个擅长心计的女子。总之她的一切细细读来,都会引起我们无穷的感伤。但她还有一点也能引起我们的怜惜和爱好,那就是她多愁善感的性格了。唐·陆龟蒙《自遣诗三十首》:“多情善感自难忘,只有风流共古长。”多情也好,多愁也好,这样的性格未必不是好事。这样性格的人,虽然心坎比较封闭,但心灵透明,思想纯净。黛玉的眼里容不下一粒沙子,该爱就爱,该恨就恨。对宝玉的爱就这样简简略单,痴情纯粹。
黛玉为什么会多愁善感呢?那是因为她那寄人篱下自感悲凉的身世和父母双亡的遭遇,还有就是和宝玉的一番缠绵而不知是否有成果的爱情,这些都是导致她多愁善感的因素。当然,我们也不能消除她天生的愁闷。黛玉认为“人有聚就有散,聚时欢乐,到散时岂不冷清?既清冷则伤感,所以不如倒是不聚的好。比如那花开时令人爱慕,谢时则增惆怅,所以倒是不开的好。”所以懂得她的人当然是黛玉身边的两丫鬟——紫鹃和雪雁。她们就非常地知道林黛玉的情性:“无事闷坐,不是愁眉,便是长叹,且好端端的不知为了什么,常常的便自泪道不干的。”小说的第三回就写了黛玉“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比干是纣王的叔叔,他的心可是女娲娘娘赐的七窍玲珑之心。比干的心和唐僧的肉,这些可都是妖精们连做梦都想吃的补品。而曹雪芹偏偏把黛玉的心说是比这个比干还要多一窍的,这意味着什么呢?是说黛玉有治国之才?还是说黛玉的心眼较多?哦,比干的心才七窍,你就有八窍了,可见黛玉你真真是不寻常之人了。她曾对宝钗说“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从前日你说看杂书不好,又劝我那些好话,竟大感谢你。”这是黛玉和宝钗交心的话。还有宝玉有一次去看黛玉,小说中关于宝玉有段心理描写的文字“虽说和黛玉一处长大,情投意合,又愿同生逝世,却只是心中懂得,从来未曾当面说出。况兼黛玉心多,每每说话造次,得罪了他。”宝玉还对湘云说过“好妹妹,你错怪了我。林妹妹是个多心的人。”可见宝玉对黛玉多心的弊病非常明白。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