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刚说,为了满足村民的请求,原打算搬迁五棵树村有2.5亿元的预算,现在要超过3个亿。“没想到,村民的请求越来越苛刻。他们请求不搬迁,在原地重建,并且请求把景区门票收入的30%拨给他们。”他有点无奈。“政府已经作了最大的让步,村民不能一味提无理请求。”石林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张鹏翔也说。
张雪刚强调,现有房屋拆除了,绝对不是搞商业开发,而是种花、种草。除了留几间民居,几个撒尼人在里面刺绣、织布,展现民族文化外,其余地块都用于恢回生态。
在张鹏翔和张雪刚的带领下,记者来到政府为村民们新建的“家”。新村名字很响亮:“中国彝族第一村”,位于石林旅游区南区小箐村南面,离五棵树村的直线距离约有1公里。
屋舍大部分已经建成,都是样式雷同的二层小楼,工人们正在安装卫生洁具、门窗等。张雪刚说,为了方便村民到景区租衣服照相,政府还专门修了一条从景区到新村的路。新村旁边新修了生态公园,免费开放。“我们还想到了他们的子孙后代,在村庄边为他们预留了一大块地,用于以后的人口发展。”
张鹏翔介绍,新村将是一个集居住、旅游为一体的村寨。政府会在新村新建斗牛场,计划设计具有民族特点的商店,把这里打造成中国乃至世界著名的乡村旅游品牌。
“政策太优惠了,这么物美价廉的房子,我们基层公务员奋斗一辈子都享受不到。”张雪刚说,村民只要在规定时间内搬迁,政府就对每户每个村民进行50平米的住房补偿,超出住房补偿面积范畴的,每平米村民自行承担近3000元。而对于第一批搬迁的村民,每户嘉奖1万元,第二批搬迁的嘉奖5000元,以后搬迁的就不再嘉奖。
“风水不好。”这是村民普玉(化名)对于不愿搬迁的说明。他说五棵树村很久以前就是从“第一村”的地位迁出来的,“以前在那里出生的孩子都养不大。”而村民们说得更多的理由是:“那里四面环山,不会有什么游客去。这边补偿太少,那边又没生意。”
博弈2:“村委会”
村民:公司代替村委会17年引冲突
石林景区开放后,村民们大多以给游客拍照、摄像、租衣服、做导游等为生,但用普玉的话讲:“人多竞争大不说,公司还什么都要干涉。”他所说的“公司”,就是“石林风景区农工商团体总公司”(以下简称农工商公司),“就是这个公司,做了我们五棵树村17年的‘村委会’!”
五棵树村原属石林镇小箐办事处。1993年,五棵树村公所变更为石林风景区农工商团体总公司,领导班子成员均由石林风景名胜区管理局直接任命。“公司成立以后,没有开过什么村民大会,村民丧失了选择权,公司处理土地之前也从没征求过村民的看法,村集体收益更是一笔糊涂账。”
普玉说,公司把照相、租衣服等做“旅游生意”的村民们分成好几组,还限定了时间,这组是几点到几点拍照,那组又是几点到几点,每年还要交给公司两笔钱:押金和管理费。村民们自己组织的摄影队和导游队,也被公司收走了“所有权”,“现在摄影队和导游没一个是村民。”而为了石林的原生态风貌不被转变,村民们还被告诉禁止扩建新房。
种种利益抵触的存在,让村民们不断上访。他们向石林县政府和昆明市政府请求“原地建设不外迁”,并请求建立自己的村委会。2009年12月16日,300多名五棵树村村民联名“上书”石林县政府,请求免职农工商公司领导。今年1月29日,五棵树村村民们凑集在农工商公司楼下,要讨说法。
“来了五六百人。”普小莲说,村民们封住了公司门,请求免职公司领导。僵持局面一直持续到次日凌晨4时左右。“突然来了很多穿制服,带钢盔,拿警棍的人。”普小莲和村民们说那些是防暴队的警察,“打伤了好几个村民”。
那次冲突后,有近30个村民被以聚众闹事为由陆续带走,后来大部分被放了回来。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