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设公司是用变通方法管理村务
“五棵树村本来也不是村委会,只是小箐村委会下的一个自然村。”张雪刚说。90年代初,为了便于旅游局与村民和谐关系,设立了农工商公司。“以变通的方法,来管理村务。”村民的政治权利、经济权益都是得到充分保障的。
“既然村民们有建立村民自治组织这样的诉求,我们也积极解决。”张鹏翔说,但村庄只有1000多人,范围达不到成立村委会,只能建社区居民委员会。“目前上级的批文已经下来了,我们将积极完成这项任务,尽快成立五棵树居委会。”
而对于这个村的纠葛,张雪刚则称,村民和搬迁工作人员还有另外一起冲突。当时搬迁文件下发后,石林县成立搬迁小组。今年1月的一天,工作组进村召集村民开会,村民竟把10多名工作人员扣留了下来,“不准他们吃饭、喝水,上厕所。”从中午1点一直持续到第二天凌晨1点。警察赶到,多次做工作。“他们不仅不听,还用砖头、木棒砸伤了20多名警察。”随后,“带头闹事”的10多名村民被抓。
而普小玉等43户村民告县政府的诉讼,法院暂未受理。昨日,他们的代理律师——云南里程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朱建伟告诉记者,昆明中院没有受理诉讼,也没有给任何书面答复,他们又去省高院立案,同样未果。
博弈3:土地
村民:土地流失千亩补偿没拿到
土地的抵触由来已久。
“我们家以前有这么大一片土地呢,这么大!”普小莲努力伸直手臂,在空气中划了半个圆。用村民的话说,以前全部石林景区都是他们的,但现在,每户所有的地步还不足一分(计量单位)。
据村民介绍,从2003年开端,石林风景区管理局征用或租用村里的良田,到目前为止,他们的土地“为配合石林风景区的发展”已经被征用或者租用了近千亩。“到底风景区管理局是征用还是租用土地我们不知道,反正地就是不断流失。我们一分钱补偿款都没拿到!”但也有村民表现,他们之前一直拿着分红款,但是“去年以前分红款的数额还不够交给景区的管理费呢!”
政府:征用租用的土地都给了补偿
“这是一个历史问题了,扯不清。”关于“征地”问题,石林县政府外宣办主任张雪刚表现,从1964年开端,由于国家政策调剂,荒山地步都需交给当地的国营林场。五棵树村的几百亩山地当时划拨林场,收归国有了。张雪刚承认,后来为了发展石林景区,确实陆续占用过村民的一部分土地,有征用的,也有租用的,但“该补偿的也都做了补偿。”
张雪刚证实,征地或租地协议都是这家公司与管理局签的,补偿款都在公司的账上。对于村民称没拿到补偿款一说,张鹏翔说:“村民们每年都有分红。审计部门每年都会对公司账目进行审计,据最近查,公司的账目基础正常。”该公司总经理普国亮也称,此前一直发放分红款,去年每户村民就有2000元的分红。
博弈4:高尔夫球场
村民:为何在一级保护区里建“高球场”
五棵树村民们的另一个“心结”,是村庄旁边的“民族生态运动场”。他们说,这个“运动场”,基本就是个“高尔夫球场”,而这块占地两三千亩的“运动场”中,至少有七八百亩都是他们五棵树村的。为了证明这个观点,村民毕小文骑着摩托车带记者去“实地考核”。
“你看,已经开端铺草了!”毕小文指着一片开阔的、笼罩着淡蓝色薄膜的地面告诉记者。每隔一段路就有至少两个主动喷水器在洒水。记者看到一辆皮卡车,写有“草坪专用喷播车”字样,两个工人正在车上工作。记者上前询问:“这片场地是干什么用的?”“高尔夫球场。”“有多大?”“大得很,54洞呢。今年之内确定能应用啦。”
根据中国石林网上的介绍,该项目“已支付土地承包和地上附着物补偿款2000多万元。”但村民们却说:“这块场地一共涉及好几个村庄的土地,五棵树村的地占得最多,但是其他村的村民都拿到了补偿款,就我们村没拿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