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出版总署将采用措施规范养生保健类图书出版
褪下了神医光环,张悟本一夜间从“神坛”跌下,变回“江湖骗子”本质,其著作《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一周内的销售遭遇冰火两重天的命运,由张悟本引领并达至巅峰的养生书热潮,一夕崩盘,读者信任度骤然跌至冰点。
后张悟本时代,这个“生”毕竟该怎么“养”?普通百姓还敢信中医养生吗?管理部门新近出台的“戒严条款”又会让养生读物出版走向何方?
1 养生招数几十年层出不穷
张悟本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数十年来,民间养生招数层出不穷,其中不乏因科学知识缺乏而带来的荒谬现象。
上世纪60年代,小球藻、红萍等浮游植物成为大家热衷的食品。小球藻最初是当猪饲料,但据说有很高食用价值后,大家就用它做糕点、面包、糖果。到了70年代,开端风行打鸡血。抽小公鸡血几十到100毫升,注射入人体,每周一次,据说大补。当时除正规医院外,一些街道诊所、县级、乡级医院也能打鸡血。后来打鸡血逝世人的说法传开,此风终于止息。80年代开端,红茶菌开端走红。当时,不少人家都摆着各种玻璃瓶,里面用糖水养着发酵的红茶菌种。进入90年代,降血脂的普洱茶、补气血的虫草等,相继风靡,价格也被疯炒。
此外,“吃菜要带皮生吃,香蕉皮营养价值高”,《无毒一身轻》引发了读者一窝蜂果蔬连皮吃。而“吃老玉米不会得高血压和动脉硬化”,则由《千万不要逝世于无知》带来不分病因狂啃老玉米的热潮。“吃苦瓜伤心脏,多吃容易犯心脏病”,《不生病的智慧》又让本来只是不合适脾胃虚寒人士食用的苦瓜,因为“莫须有”的罪名被彻底打入冷宫。
2 一星期就能出一本养生书
一本认真策划、撰写、推广的养生书,周期可能要半年多。现在“走捷径”,一个星期都行!
参与出版多部养生书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正常步骤是,先开数次选题策划会,审定作者的资质,避免同质化等。”甚至呈现抛弃作者,直接东拼西凑,而且杜撰出的“明显疗效”,专门针对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常见的病症。
“要害是可读性强,有故事,有悬念,书名要拟得弹眼落睛。推广还要找点噱头。”他说,养生书重要抓住读者两个心理特点:“一是亲切感,二是不去医院就能自己把病治好。”《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这则书名,正是点中了读者的要穴,光听书名就有掏腰包的激动。
许多养生畅销书的作者背景都无法细究。日前,有一名自称从事了4年养生类图书策划的编辑在网上爆料,95%养生书的作者都是枪手。负责一点的出版社让专家供给材料,再把它转变成读者爱好的文字,经专家审核定稿;稍逊的则在编辑做好目录后找枪手写,让专家审核后定稿并署上专家的名字。最差的则是编辑直接从网络、图书上抄袭修正,杜撰一个专家的名字就出版。
3 养生书销量上周降幅明显
张悟本《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一书目前已经陷入滞销状态,这似乎也在必定程度上影响了养生类图书的销售。
据当当网和出色网供给的数据,上周养生健康类图书的网络销售总量有所降落,从占生活类图书的40%左右,降到了不足30%,“这么明显的降幅,在近两年还是不常见的。”记者从出色网懂得到,从2006年至今,养生健康类图书就没呈现过这么大的销量下滑,“张悟本事件对读者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现在很多读者对养生健康类图书都抱着张望甚至猜忌态度。”
以前,在上海各大书城,最醒目标地位摆放的全是关于养生知识的书籍,排行前十位的畅销书养生类图书几乎要占了一大半。受“张悟本事件”影响,沪上多家书店养生类图书持续走低。在上海博库书城,畅销书展台几乎没有一本畅销书。书店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自5月28日张悟本所著养生书籍被各书店全面下架后,读者对养生类图书挑选也更加谨慎,其他养生书都受其音像销售量也直线降落,如今养生类图书的销量与以往相比降落了近50%,如《求医不如求己》《手到病自除》《把健康说明白》等热销品种以往一天要卖30来本,现在一天的销量也就5本左右。”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