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彭加木是广州白云区槎龙村人,上个世纪60至80年代,他那种奉献科学、奉献边境的“铺路石子”精力,影响着千千万万的中国人。1980年,彭加木在罗布泊失踪。4年前,距离他失踪地20多公里处发明一具干尸,但因为其家属拒绝做DNA鉴定,迄今为止并不能推定该干尸就是彭加木的遗体。
文/记者王飞 通信员谢池
“彭加木之逝世”迄今仍是一个谜。4年前,距离彭加木失踪地只有20多公里的一具干尸让科学家们欢欣鼓舞,并认为这就是彭加木的遗体,“但因为其家属拒绝做DNA鉴定,迄今为止并不能推定该干尸就是彭加木的遗体,”昨天,千里迢迢来到广州的彭加木生前同事、好友夏训诚接收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本月17日是彭加木在新疆罗布泊失踪30周年忌日,昨日上午,叶笃正、夏训诚、高登义、叶永烈和黎宇宇等5位院士、科学家、作家和探险家在广州发起倡议,打算筹款300万元在罗布泊彭加木失踪地建立纪念塑像。预计该雕像两年后在彭加木失踪地建成。
“干尸”身份迄今未定
1980年5月,彭加木带领一支9人的科考队进入罗布泊考核。可是,1980年6月17日,因科考队途中缺水,彭加木主动出去为大家找水,不幸失踪。随即,探险家和科学家们对彭加木失踪之地进行了地毯式的搜索。可除了一张糖果纸和一个屁股印外,一无所获。
2006年,中国科学探险队在神秘的罗布泊东缘发明一具干尸,有可能是彭加木的遗体。夏训诚说,一是这具干尸距离彭加木失踪处只有20多公里,这是多年以来从未在如此近的范畴内发明干尸;二是这具干尸经过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古人类研究所的专家鉴定,身高172厘米,脚长相当于41—42码,年纪中年以上,逝世亡时间20多年,这些都与彭加木相符;三是这具干尸的第一发明地在彭加木失踪处的东南,这一区域恰恰是多次搜索疏忽了的处所。
如果要核实这具干尸到底是不是彭加木的遗体,需要与彭加木的子女进行DNA比对,“彭加木的儿子彭海说,如果有90%的可能性是父亲彭加木的,他就愿意抽血验证,”夏训诚说,“但我是科学家,只能实事求是告诉彭海只有50%的可能性。”所以,迄今为止彭加木子女并未抽血与干尸做DNA比对,这让彭加木之逝世仍是一个难解的谜团。“目前干尸放在敦煌博物馆里,”夏训诚说。
原有纪念碑太简陋
本月17日,是彭加木在新疆罗布泊失踪30周年忌日。“在我看来,重要的是继承彭加木精力,大可不必再花人力、物力去罗布泊寻找彭加木遗骸,”夏训诚说。
据懂得,彭加木是广州白云区槎龙村人,上个世纪六十至八十年代,他那种奉献科学、奉献边境的“铺路石子”精力,影响着千千万万的中国人!为此,彭加木受到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等领导人的亲切接见。然而,就是这位名列“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激动中国人物”之一的巨大科学家彭加木,在失踪地罗布泊库木库都克的“归宿”,目前仅仅是一块高1.5米、宽0.7米的低矮混凝土碑——那是1981年11月,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为了纪念彭加木烈士并提示“路人”留心烈士尸骨而建立的。
“由于该碑较为低矮,范围较小,且极其简陋、单调,显得无比寒酸,且有"矮化"彭加木烈士形象之嫌,使之与烈士的精力、功劳很不相称。”昨日,塑像的发起人之一、多次达到彭加木失踪地的著名大气物理学家、中国科学探险协会主席高登义说。为此,高登义与中国科学院院士、原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叶笃正,中国科学院新疆罗布泊综合科学考核队队长(彭加木的后任)夏训诚,著名作家叶永烈和广东省科学探险运动俱乐部CEO、青年探险家黎宇宇一道,共同发起建立罗布泊彭加木纪念塑像。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