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桂兰立刻顶了一句,“没有一万步这一说”,她说什么都没有原汁原味的好。
争辩到最后,周岫说城隍庙就地封存,不许再烧香。
张引娣拍手,“只要你不拆,封存没问题”。
尾声
“保一天,算一天”
张引娣认为她盼到了最好的结局。
6月23日,鄂州市召开了关于城隍庙的讨论会。除了文体局、宗教局、计划局等单位,还有保庙的老人以及处所文化人士的代表。
会从早上8点开到了11点。
文化人士代表胡念征说,那次讨论会众口一词,大家谈的全部是就地保护。
计划局的胡正国说,没有红头文件,他们绝不会容许开发商动工。“所有人都站在我们这边。”张引娣说,开完会,老人们像小孩一样互相握着手,“哎呀不拆啦,不拆啦”。
当天,他们炒了几个菜和专家一起吃饭。饭桌上,大家谈的全都是城隍庙的未来。张引娣说大家都想着就地重建,把三重殿都修起来。
安静了几天,又传来了拆庙的消息。
有一天,开发商老板带着很多人来到庙里。他说庙要搬迁了,市里已划了两个处所。拆了的城隍庙材料就地保护,以后运到新的处所重建。
“靠不住。”在一边的张引娣认为城隍庙又要面临被拆的命运。
她回到家就写材料,材料的名字变成了“救救城隍庙”。这一次她写的不是文物法的内容。她写的是城隍庙和鄂州人的情感。
“鄂州国民对城隍庙有着奇特的无法替代的情感。”她还写:“城隍庙是城市空间中有分量的点”。
后面附了一百多个签名。
第二天她又去了省文物局。她说自己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不要等文物毁了之后再保护”。
那就晚了。
这些老人的努力并没有白费,现在参加到保护鄂州城隍庙的人,越来越多。
研究鄂州历史的专家在出策划策,交换消息。互联网鄂州论坛上,保护城隍庙成为关注焦点。有网友提出,城隍庙的去留,应当召开听证会。
鄂州市文体局也在7月15日向网友作出答复,称会对是否异地保护进行论证,并履行法定程序报批。
张引娣已经筹备好,如果城隍庙被拆,她要去北京。
她的下一份材料就筹备写两句话,“承认城隍庙是文物吗?我们还尊重文物法吗?”
保一天算一天。
她说,我们这些老人都是用了心的。鄂州的城隍庙只有一座。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