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收《中国消息出版报》记者专访时,郭敬明说,在他的印象中,今年上半年图书市场中比较抢眼的图书除了《小时代》外,就是《杜拉拉》和《1Q84》。对此,他认为,“可以看出强者越强,文学类图书市场一方面在萎缩,但另一方面,有限的市场和资源越来越集中在某几家出版社或某几位作者中。而且,品牌书一旦呈现,各方面资源都会有所倾斜,其影响也会越来越大。”之所以眼下系列图书越来越多,他认为这是商业逐利的成果。
著名文学评论家雷达在接收《中国消息出版报》记者采访时表现,虽然图书市场很难把握规律,但眼下读者有一个非常明白的浏览趋势,就是关注那些和自己生活、生存有关联的作品。他说:“一些传统作家,他们的写作非常认真,但他们的作品可能更合适那些有闲暇、有必定艺术修养的读者浏览。而现在风行的大部分图书,可能还是与我们的生活有直接关系的,比如《蜗居》,虽然对它的批评不少,但我认为这部作品还是触碰到了老百姓日常生活中最敏感的部分,因此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另外,他还认为,很多图书走红是借助了当下大众传媒的载体,比如《余震》这本书,要是没有冯小刚的电影,这本书是很难热销的。
少儿类:原创图书明显增多 出版社品牌意识加强
与虚构类图书和非虚构类图书相比,少儿类图书榜单上新书比较多,有11本。其中,原创图书比例大幅度增加,通过与去年开卷公司颁布的榜单进行比较后可以发明,去年上半年,在前30名少儿类畅销书中,引进版图书占10本以上,但是,在今年上半年的图书榜单上,引进版只有两本,分辨是南海图书公司推出的《窗边的小豆豆》和上海译文出版社的《夏洛的网》,而且都是引进时间有6年以上的经典图书。
对于原创图书比重大幅度提升的现象,接力出版社社长白冰评价是非常好。他说:“我们引进外版书,除了丰富中国孩子的浏览,还有一个目标也是盼望进步我们本土作家创作的实力,现在看来这个目标已经逐步实现。曹文轩、沈石溪、杨红樱、伍美珍的作品都榜上著名。”此外,白冰还认为,目前出版社越来越重视品牌,而且擅长品牌管理。他说:“《赛尔号机密图鉴》、《笑猫日记》、《喜羊羊与灰太狼》都是畅销书,也都是系列图书。这阐明出版社成功地以通过系列图书打造品牌的方法,在读者心中扎下了根。”但他同时认为,系列图书也会产生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品种太多,导致读者选书艰苦,而且卖场场地有限,不能全部上架。
对于目前少儿书市场存在的问题,白冰也直爽地指出:“现在引进版的图画书比例太高,国内图画书比例有待进步。在引进的图画书中,大家要有所警觉,要认真研究,毕竟哪些是值得引进的,哪些能够成为经典。”
对于今年上半年的少儿书市场,浙江师范大学教授、儿童文化研究院院长、儿童文学研究所所长方卫平说:“上半年少儿图书市场的总体格式给我的印象是,风行读物新宠不断,纯文学读物出版不乏亮点,介于两者之间兼具文学个性和市场号召力的作品依然抢眼。”方卫平认为,沈石溪的《狼王梦》、《第七条猎狗》,E.B.怀特的《夏洛的网》,曹文轩的《草房子》等这些相对纯粹的作品在市场上热销,与作品的品德和读者中暗藏着的、向上提升的浏览本能以及近年来的浏览推广运动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接洽。“这也可以证明另一个规律,相对严正、纯粹的文学读物,如果有了合适的精力气氛和文化土壤,一样可以博得市场。”他说。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