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在非洲的某个国家,白人政府实行“种族隔离”政策,不容许黑人进入白人专用的公共场合。白人不爱好和黑人来往,认为他们是卑贱的种族,唯恐避之不及。有一天,一个长发的美丽的白人小姐在沙滩上日光浴,由于过度疲劳,她睡着了。当她醒来时,太阳已经下山。她感到饿,就到沙滩附近的一家餐馆吃饭。她推门而入,选择了一张靠窗的椅子坐下来。她等了好久,也没有侍者来召唤她。她看到招待员都忙着侍候那些比她来的还晚的顾客,顿时怒气满胸,想过去责问那些招待员。当她站起来正想往前走时,眼前有一面大镜子,她看到镜子里的自己本来被晒黑了。这个时候她才尝到被人轻视的滋味。
正如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做事的时候,有没有设身处地地为别人想一想,把别人和自己放在一个同等的地位呢?人人都平等,为什么要把自己凌驾在别人之上?自己对别人不公平不友爱感到没什么,好象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可是反过来自己也被别人不公平地看待时是什么滋味呢?如果自己能公平仁慈,以诚待人,信任别人也会对自己以礼相待的。所以不要忘了仁慈,人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的,你感到自己是“贵人”,别人不必定买你的帐。
你对别人好,别人才会对你好。千万不要认为没必要总是用谦恭的态度看待和自己无关的人,自己是为自己活的,总是警惕翼翼地对别人好,是不是低三下四呢?不是的,不要认为这个人和自己无关,说不定什么时候这个人会帮你大忙。自己对别人好,别人会把你的好记在心里的。真挚可以激动任何人。在危难的时刻自己的真挚和气良可以抢救自己。
上世纪三十年代,一位犹太传教士在凌晨散步时不管遇到什么人总是道声“早安”。其中有一个年轻人对传教士这声问候反应冷淡。因为在当时当地的居民对传教士和犹太人的态度是很不友爱的。然而,年轻人的冷淡没有转变传教士的热情,每天早上他总是给这个一脸冷淡的年轻人道一声早安。终于有一天这个年轻人脱下帽子向这个传教士道了声“早安”。几年过去了,纳粹党上台执政,传教士和村里的人被纳粹党集中起来送往集中营。在下火车列队前行的时候,有一个指挥官拿着指挥棒在指挥,叫到:“左,右。”被指往左边的是逝世路一条,指往右边的还有生存的机会。传教士被点到时他浑身发抖走向前去。当他无望地抬头时,眼睛和指挥官的眼睛相遇了,本来是那个年轻人。他习惯性的道了声早安,年轻人虽然没有多少表情,但是忍不住还了一声早安。这声音只有他们两个人听到,最后传教士被指往右边--意思是生还者。
人有时候是很容易被激动的,激动人不必定就是慷慨的施舍和宏大的投入。往往一个热情的微笑或是一个温馨的祝福就能在人的心中洒下一片阳光。千万不要低估了一句话和一个微笑的作用,他可能让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在一瞬间对你产生好感,他或许成为你开启幸福之门的钥匙。
生活中我们常常不愿意讲那些客气话,尤其是和我们毫无关系的人,我们感到没必要。其实是不对的,谁知道自己会碰上什么事情?友善地看待他人,他人也会友善地看待你的。谁知道这个和我们毫无关系的人是不是我们的受益人呢?在我们山穷水尽的时候是不是这个人让我们柳暗花明呢?所以不要吝啬我们的那句好话,说出来吧。
为了让别人走近我们,和我们有一个很好的关系,我们就要善意地看待别人。只有给别人温温暖关心,别人才会给我们温温暖关心。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