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的最终目标是什么?不会光为了积分吧?不是为了进步文学质量吗?前几天,我在一篇加“精”的散文——《对一头牛的悼念》中复制了文章中几条内容来发表评论:其一,象(像)在思考摸(某)个重大的问题。??其二,我爹就是能狗(够)把“废品”变成宝的高人。??其三,可是,这毕竟只是气头上的想法,有失(些)偏激。??在(再)倔的牛只要到他手里那么一教,保证不出几天乖乖试试,??这只是我初步发明的错字,我感到这样的文章被评为“精”品对其他作者很不公,显然是贬低了精品文章的格调。(注:其实在评论中的两个问号是具有特别意义的,其一问是问作者;其二问是问审核文章的编辑)
以上的评论已有几天,至今依然没有回复,更没有义务编辑改正,似乎有“得过且过”的态度,难道本人评论不对吗?难道真的“有错也不用改”吗?难道“加精”文章就如此完善吗?也许是本人“自作多情”评论了。我感到对一个作者或朋友负责的最低请求是“有错了,告诉对方,让对方有所改良”,那才是评论员所为。我仍然记得,茫然小兔经常在我的文章中挑错字,她每次给我挑错,我总会感谢她,因有她“挑错”的评论,我才干及时发明“错”在哪,及时改正它。对于茫然小兔的“挑错”评论,李先辈曾经赞美过,说她评论非常好,而我是完整赞成这种“挑错”评论,因为它让我们培养了“知错能改”的机会,因为它对我们的文学质量有所进步。
总之,我依然认为随着各大文学网站的热起,作品的增多,编辑与作者之间沟通确实有限,而评论员作为网站与作者之间一个沟通的桥梁,起到了要害性作用,真正的评论,最重要的是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感受没有对和错,感受必定有反对者,但感受有讲道理和胡说之分,很多被别人叫做愤青和毛毛的人,他们的文章大多人都不会苟同,但他们自有他们的逻辑思维。一个评论者的真本事不在于人云亦云,也不是一昧的奉承奉承,而是在于发明别人的疏忽,发明别人的错误,那才是评论员所为,那才是评论的意义所在。
2010、06、10中午17:30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