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书受冷落
正专心翻看《外星人在月球背后》的四年级学生柳文龙告诉记者,因为爸妈工作繁忙,他和哥哥一起来书店看书。“每星期我们来三次,每次待一天呢。”说到看书,柳文龙显得兴高采烈,“我爱好看科普类的图书,家里摆满了一书架。可是,我好多同学都不爱好,他们更爱好看漫画和小说。”在被问及周边有多少同学爱好科普书时,柳文龙掰起手指头,认真地盘算:“我们班有60多人,爱好科普书的有五六个吧。”
记者注意到,全部下午,图书大厦的科普书架前只有零零碎散的十多个人在挑书选书,与教辅、小说、动漫等书架前熙熙攘攘的人流形成鲜明对照,对此书店工作人员也有同感:“假期里书店的客流增加很明显,但科普类书籍相对关注度不高。”
物理老师都不爱看
记者随后来到王府井书店,依旧是摩肩接踵的人潮。在拥挤的书店中,科普书籍区算是安静地。“在其他处所,我连走路都不敢下脚,怕不警惕就踩到人。但是,科普书这边推着购物车都没问题。”正在帮孩子选书的孙女士无奈地对记者笑笑,“我自己是初中物理老师,孩子也上初中了,但孩子对科普书不太爱好。”孙老师随手拿起书架上一本科普书, “你看这些书,光看书名感到有趣,但打开一看通篇都是老生常谈,大人都看下进去,何况孩子。”
专家支招尝试漫画版
北京市科协副主席、中国科技馆原馆长王渝生说,科普书姓“科”名“普”,写作重要是科学性、真实性,其次需具备趣味性和故事性。
有的家长建议多开发科普书的漫画版,将科学知识和孩子爱好的漫画联合起来,对此王渝生教授表现,采用孩子喜闻乐见的漫画情势讲科学知识,可能会吸引更多的孩子,“我呼吁科普作家、动漫工作者携起手来,共同为孩子奉献高质量的漫画版科普书。”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