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天气预报
济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济宁人事考试单位代码
济宁市安全教育平台
济宁违章查询
济宁住房公积金查询
济宁科技网 济宁培训班 济宁银行网上银行 济宁教育网 历史故事 家庭教育 济宁市地图 济宁房产 济宁教育网 济宁人事考试信息网 济宁新闻网
币圈最新消息 济宁信息港
浏览器之家 济宁汽车 睡前小故事
下载吧 股票书籍 花花草草
百应百科 照片恢复 学习通
红警之家 睡前小故事 马伊琍
手机照片恢复 手机数据恢复

政治风气曾影响标点符号 中国将再次大修"国史"

时间:2010-08-09 16:26来源:未知 www.yunhepan.com

  新中国二次大修“国史”修什么?

  中华书局总编辑讲述重修理由,点校本“二十四史”、《清史稿》因受时代局限存在缺憾,重修5年后完成

  - 对话动机

  被誉为五千年“国史”的“二十四史”及《清史稿》,新中国成立后收拾出版点校本,是范围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古籍收拾出版项目,但由于当时政治、经济、学术等客观条件的制约,点校本也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足和缺憾。

  2005年,中华书局着手点校本“二十四史”和《清史稿》的修订筹备工作。今年7月11日,第四次修纂工作会议在上海召开。预计2015年全部完成。此次为什么要修订?如何修订?本报对话中华书局总编辑徐俊。

  - 对话人物

  徐俊 中华书局总编辑,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订工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为何重修国史?

  “存有缺憾,浏览不便”

  新京报:为什么要对点校本“二十四史”和《清史稿》进行修订?

  徐俊:先要懂得的是,宋元以来历代都有收拾刊印正史的传统,形成不同时代的通行版本,如宋代通行的“十七史”、明代通行的“二十一史”,清乾隆时代收拾刊刻武英殿本“二十四史”。上世纪30年代,商务印书馆收拾出版百衲本“二十四史”,是近代最通行版本。

  新京报:历次校刻,重点都是什么处所?

  徐俊:重点是文字校订和勘误,也有些是出于某种政治需要,如清朝的殿本前后两次校刻,就对少数民族的称谓进行较多修正,此外,《明史》殿本与库本差别甚大,《元史》乾隆殿本与道光殿本也多有不同。

  新京报:最近一次收拾是什么时候?

  徐俊: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央唆使下,中华书局组织实行“二十四史”的收拾,形成第一部有完整标点校勘的点校本“二十四史”和《清史稿》,“第一次将全套正史从古董书架上请了下来,成为人人可读的现代收拾本”。收拾工作从1958年到1978年,经历了20年。

  新京报:但点校本出齐刚过去三十年,如今为什么又要修订?

  徐俊:这重要由于受当时政治、学术等客观条件的制约,点校本也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足和缺憾,给读者利用带来不便。

  存有哪些缺憾?

  “二十四史,体例不一”

  新京报:能否详细说明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的不足和缺憾在哪里?

  徐俊:1956年,时任文化部副部长的郑振铎在《国民日报》撰文,提出要收拾出版“面貌全新、校勘精良的中华国民共和国版二十四史”。1958年,毛泽东唆使吴晗、范文澜组织标点“前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作为国庆十周年献礼。随即在中华书局组织下,制定了《二十四史收拾打算》。

  由于时间比较紧,导致“前四史”的收拾方法、体例都不一样。最后只有《史记》赶在1959年国庆前夕出版,其他三种直到1965年才陆续完成。

  新京报:其他各史什么时候收拾出版的?

  徐俊:在收拾“前四史”的时候,其余二十史的收拾工作也陆续展开,由于参加点校的学者疏散在全国各地,时间难以保证,1963年,中宣部发文将各地点校者全部借调到中华书局。那一段没有太多政治干扰,后来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和点校体例,在这一时段基础得以确立。1966年,“文革”爆发,收拾工作停止。

  1967年5月,中央文革小组成员戚本禹请求中华书局持续点校“二十四史”,但由于政治干扰严重,随着戚本禹的垮台,点校班子自然解体。

  1971年,“二十四史”点校重新上马。《清史稿》的点校,虽然1958年就提出了,但真正开端是1971年“二十四史”点校恢复后的事情。

  1977年底《清史稿》和《宋史》相继付型,次年初出版,点校工作完成。

  新京报:其他各史也存在体例不统一的问题吗?

  徐俊:也有,收拾工作历时20年,前后三个时段工作方法、校勘标准都略有差别。

相关阅读
  • 潘伟斌再次回应质疑:石牌能用模具来造吗?
  • 中国重启国史修订工作 改正文革所酿缺憾(图)

  • 上一篇:艺术影院推露天电影放映季 卓别林经典电影回眸
    下一篇:易中天大谈“儒墨道法”救世之策 调侃唐骏

    济宁运河畔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来源于注明来“源于:运河畔或www.yunhepan.com”版权均属运河畔网所有,其他媒体可以转载,且需注明“来源运河畔网”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济宁运河畔,济宁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全网热点
    • 健康
    • 教育
    • 新闻
    • 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