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着总该发明点什么,要不有啥意思?”他半自言自语地说。
“零帕族”故事之保持型
我的想法是保持当“公务员”
>>出镜人物:小静
2008年,23岁的小静(化名)从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专业本科毕业,在国考、省考等考场上辗转奋斗了10多次,但却未能如愿成为“公家人”,至今都没有工作。“我想找的是一份稳固,压力小、离家近的工作。”小静说,“找工作是要择业而不是简略的就业。我家里条件还不错,也不急着让我找工作,我的想法是尽量保持公务员这条路,宁缺毋滥!”
小静从小立志做一名警察,家人也很支撑她。毕业时她报考了成都市女警公务员测验,笔试通过但面试失败。
2009年1月,英语过了专业八级的小静轻松找到一份外企的工作,待遇也不错。虽然外人看来风光无穷,但小静却认为压力太大而放弃了。2009年3月,小静又参加了重庆市的事业单位测验,最终还是被挤下“独木桥”。
是再参加测验,还是另寻平台发展,小静有些举棋不定。抵不过家人的热情与期望,小静又参加了四川省2010年3月的公务员测验,再次名落孙山。
对于以后的生活,小静还是充满了信心,筹备在9月份去政府部门见习一段时间,懂得一些政府方面的流程,盼望能通过见习,断定自己的职业定位以及未来的计划。她表现在28岁之前是不会放弃公考之路的。
“零帕族”故事之兴趣型
本科生当美甲员乐在其中
>>出镜人物:陈倏果,23岁,室内设计本科毕业,现在为美甲员。
陈倏果是河南人,和父母一起住在北京。父亲在一家建筑公司搞工程承包。从哈尔滨林业大学室内设计专业毕业后,陈倏果被父亲安排进一家装饰公司做设计。
陈倏果基本不适应这种繁忙的工作,最重要的是作为新手,她没有资格单独承接设计,工资也低,只能跟在老师后面做些杂活,还经常挨骂。她在和家人大吵了一架后辞职了。
“闲了一段时间,我一直在想自己到底爱好做什么”。陈倏果说,读大学时,她特别迷恋美甲,看到壮丽多彩的甲油涂在白净的手指上,心里就充满单纯的欢愉。她还利用暑假到某职业培训学校学习专业美甲,学费三四千元。
陈倏果找到一家美容美发店申请加盟。加盟方法就是将自己的美甲小铺(正确地说,应当叫小摊)开在这家店里。陈倏果将每月收入按比例分给店铺。去年她在方庄那边的两家连锁店做美甲,雇了一个女孩子帮忙,最高时每月毛收入能达到4万元。
母亲一开端持反对态度,认为家里好不容易出个大学生,成果“沦落”到给人修指甲,感到丢脸,天天跟女儿怄气。但几个月之后,看到女儿工作高兴,气色也一天天好起来,最终还是默许了。“虽然有点忙,但没压力,很开心”,陈倏果说,终于找到了自己爱好的事业。“什么房子啊、车子啊,我都没考虑过,何必给自己这么多累赘呢?”房奴、车奴、孩奴,都离陈倏果太远,“我不是在家里闲着,也自食其力。但没必要逼迫自己过早地去承担生活的压力。”
-专家分析
这是一种自我的生活态度
就业领导专家赵正宝认为,“零帕族”的呈现与家庭背景有很大关系。
这个群体的家庭环境应当不错,没有什么经济累赘。因此,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没有受到来自生活方面压力的刺激。这个组群应当是比较幻想化的人,他们没有找到属于他们的范畴,或是让他们投入热情的工作,再加上没碰到真正意义上的家庭压力,所以会选择一种随便的生活状态。“零帕族”基础以80后为主,他们活得比较自我,因此会在这个可以释放自我的阶段,选择一种自我的生活态度。
鸵鸟心态不能解决问题
北大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认为,这个群体的呈现原因很复杂,最重要的原因是大部分人家境不错,没有必须挣钱、养家糊口等压力,如果没有工作就没法生活,他们确定不是现在这个样子。其实,零帕族的概念意义大于实际意义,精力价值大于现实价值,不管现实生活中有没有这样一个人群,能够以轻松快活的“零帕”心理面对现实压力值得确定。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