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先前旧中国的启蒙类教材《三字经》中的一段话。这句话,我很小的时候便接触到了。但是心坎却颇有不解,很是怀疑。于是,当时我就问我的父亲:“孔融真的自己不爱好吃果实个体大的梨子吗?我要是孔融,我就爱好吃大的,并且选择大的,而不会隐讳自己的心坎想法。”
父亲答复我说:“这句话,是为了体现孔老夫子所说的“礼”,是为了让人们知道要礼让。”
听到父亲的这个答复,我更是充满困惑了。我说:“爸爸,你总是教导我不许说谎,但是如果把自己爱好的梨子让给他人,而自己却假装很淡然,那么这就不是说谎吗?”
直到今天,我依然还依稀记得我幼年时的这一段充满童趣的往事。这件事儿,也一直在困扰我,人到底是该虚伪的“礼让”,还是诚实的说出自己心坎的“所求”?如果,为了所谓的“礼”而大言不惭的说谎,那么这个“礼”还是“礼”吗?
“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
这句话,中国人我想更是不会陌生。此话的本意,无非告诉人们,人只要有恒心,那么必定可以成功!简略的说,便是需要有一颗执著的心。但是,在我后来读佛家的著作时,我才明白,本来佛教中对执著心是持反对态度的。执著心是人类一切苦楚的根源,执著心是种不自知的表象。
可是,每当我想起这句“铁杵磨成针”的典故,却在肤浅简易的懂得后,暗自发笑。我的懂得很简略,一根“铁杵”可以加工出多少的“针”呢?这中国人怎么就那么笨呢?制作针的现成材料不去利用,却要大肆的浪费、浪费。把一个好好的“铁杵”磨制成针,这般的暴殄天物般的浪费,简直是太浪费了!
总的说来,我认为这个“铁杵磨成针”在无形之中,泯灭了中国人的发明力,无形之中养成了国人一种近乎“笨拙的执著”。可怕啊,中国的传统教导所给人带来的逻辑性,简直就不是什么“逻辑”,而是满是幽默可笑的愚蠢!
“金银如粪土,朋友值千金。”
对这句话有质疑的中国人,自古就有,到民国时代质疑的学者更为多。冯友兰就对这话质疑过。他说明说:“既然金钱是粪土,却把朋友比喻成千金,那么不等于说朋友本身就是粪土吗?”冯友兰感到中国古人的思维逻辑是有问题的!
但是在今天,我对“金银如粪土,朋友值千金”这话的看待是这么懂得的,中国人古代的诗词讲究合辙压韵,仄仄平平。于是,我认为中国人不懂什么是“内在的逻辑与情理”,只要看着舒服便可以了。也就是说,中国人认为“差不多”便好,“差不多”便可以,好看便罢,对内在的深度请求不高!
呵呵,其实中国人眼中的所谓“逻辑”,大多是可笑的。但是由于我知识甚少,也就不一一列举了,比如“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我就认为这没有丝毫的逻辑。因为如果夫妻双方之中有患有不能生育的疾病的话,那么这便成为不孝的证据了吗?那这病人岂不是冤枉的要逝世?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