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会推动历史建筑和风貌区保护整治
本市六十四条道路永不拓宽
世博会已成为上海推动优良历史建筑和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整治工作的重要契机。昨天,上海市政府消息发布会介绍了近年来上海在这方面所取得的新进展。
借着世博会召开的东风,由卢湾区思南路街坊、徐汇区建业里等2成片街坊,外滩沿线、武康路、衡山路、南京东路等6条马路以及田子坊等24个区域组成的“2片、6线、24点”保护整治任务全面完成;世博浦西园区原江南造船厂等7处保护建筑得到保护修缮和利用;静安、卢湾、徐汇、杨浦等区还根据实际情况增补了陕南村、静安别墅、纺三小区等共计23处历史建筑整治项目。
上海现有19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3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市优良历史建筑共632处、2138幢,总建筑面积约400万平方米。2004年起,市计划部门对全市12个历史文化风貌区开展保护道路的计划研究,共有144条道路和街巷纳入保护范畴。山阴路、复兴西路、武康路等64条地处上海中心城12个风貌区内的马路被采用整体计划保护措施,道路红线永不拓宽,而且街道两侧的建筑作风、标准也将保持历史原貌。
自2003年起,黄浦区南京东路外滩段179号地块、外滩源、静安区巨鹿路、徐汇区建业里、虹口区多伦路、闸北区苏州河沿岸等历史建筑较为集中的街区或地段被选取为成片保护整治试点予以推动。此外,对沙泾路工部局宰牲场、万航渡路湖丝栈、收复路福新面粉厂等一批具有保护价值的产业遗存进行更新利用,修缮改革为创意产业园区。
(记者 林明杰 实习生 李思珊)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