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道”是什么呢?两千年前宋襄公也那样的问过,这个“道”可以是老子的“道”,也可以说道义的“道”。
“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江湖不是国家机器,看不见有法可依的规章,也没有专门的仲裁机构,它有自己的运行法则,这就是所谓江湖规范。
江湖人逢面抱拳,作揖问好,请问你是师从何派?这其实问的就是正邪,到底还是“道义”二字,人行走江湖是要区分“是非”的,不过故事的本相,最后聪慧人也参与了进来,加上圆滑观的发展,那些一清二白的问题,也就变得越来越不明朗了。
不过侠客还是应当以行道为己任,并且一生为此实践着。
2000年前,宋襄公和楚国打仗,部下劝他乘着楚国人刚刚渡江的时候,突然袭击。
成果宋襄公不听劝,最后闹的一败涂地,有点类似塞万提斯笔下的“堂吉科德”,虽然有点愚蠢,但是却很可爱。
襄公说:“君子不困人于厄,不鼓不成列。”,如果把他放在江湖里,可以算是一个真正富有仁义道德的君子,翻开他的篇章,处处都是“仁义”,这个不仅仅口头上,如果把那些开国君王们搞一个仁义排行,他至少也得排在前三甲。
二
十年前在同学的家里,看了徐克导演的《东方不败》。很是奇怪,一部成人童话里,竟然有一句比较现实的真理,“公平不在人心,是非在乎实力。”
电影还是那个电影,几场打斗,几个画面,几个人物,几个爱情的段落,几次退出江湖而不得的无奈,看的让人欲生欲逝世,不尽然的眼泪汪汪。故事最后确实是令人悲伤,但不至于让人失望,慨叹的是爱情的不完善,倒不是正义的没有张扬。至今似乎没有一部武侠作品,能让人读到透心凉,一点憧憬的余地都没有。
五年前在广场的天幕上,看了陆川导演的《可可西里》。那个时候我在对街不远的排档上,一边吃着烧烤,一边看着对面的电影。在这样一个矫情的时代,竟然还有人能拍出这样有力量的电影。
有人说可可西里是一种悲凉美,可是诗意化的处所未必都是那么诗意,这里寒冷的让人无法用文字来表达,连石头都能冻裂,干燥的冷,加上吃人的沙漠、无边的荒漠。这里不是十里洋场的上海滩,这里很难找到爱情,那里凑集着一些环保志愿者,曾经初入江湖的幻想,就是闪念在他们心底的火花。这真是一部我看了感到失望的电影,正义也不在是包打天下必胜的扑克牌。
江湖道、江湖路,这个路、这个道,如果都上了引号,你还敢走下去吗?
三
有人的处所就有江湖,总有人感叹江湖!为什么让那些英雄志士洒血顾枉?为什么让那些好汉侠女烈马狂歌?天下风云出我辈,饮不完的杯中酒,割不尽的仇人头。其实这时候的江湖,属于武侠小说,是有梦的,既然有梦,为何不去寻呢?不过做的是梦,寻的却是道,就是这个江湖里人格的最高境界。
现在来看江湖没有变,还是这群人,还是这片天地。但是人变了,江湖之道不在植根于人心,那么这个江湖恐怕也得变了。
有些人把这个武侠梦做的更不实际了,于是有了穿越,有了剑仙;戳穿了的人,有的让人能更深入的反思,不过也有的让人堕落,比如那些香港的黑帮片,似乎还是江湖中人,但是“道”变了,似乎不在做梦了,从道义原则变成了利益原则,这里除了所谓的兄弟情义,不在对其他的真善美负责了。
我感到江湖还是要设置一条正邪不两立的脉络,但是要让这个故事复杂,开端黑白混着,最后还是能清楚可见的。黑帮电影中的宣讲江湖道义,洪兴帮,东兴帮,还有台湾的什么社,不过是拉帮入伙的托辞,这个时候如果没有哥们义气,在黑道也是不可能生存的。这里的江湖已经不是梦,是赤裸裸的现实,摆在我们眼前是的一道道的丛林法则,世道荒漠,人心寒冷,道义苍白。江湖还在,梦却没有了。
不是所有的江湖,都能诠释巨大的意义。
四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