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道家的心境
道家接着儒家不能解决的问题入手,用虚幻的东西给人心理安慰。它给入世失败的人一个很好的幻境,桃花源和幽居山谷以及长生不老的仙丹给了人继续活下去的勇气,给了人心灵的慰藉,使得很多在功名上失败的人仍旧能够写出千古名篇。
但是儒家和道家给出的答案并不能完全满足人们的需要。因为后来的儒家被各种帝王思想所笼罩,路越走越窄,以致成为八股文式的教条经文;道家被各种神鬼所迷惑,什么算命抽签知来世,仙丹武功能长生等等,然而没有一个长生不老的人,没有100%预测准确的算命使人们对道家越来越不能完全信任。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给出来世的答案
就在这个时候,佛教来到了中国,给中国的思想界带来了新鲜的空气。印度的释迦牟尼参悟了人的一生后,认为人有来世!佛教不回避死,认为死是另外一种形式的生。同时生的努力在死之后仍可以得到回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积善积德必有回报,人处于不同的轮回之中。佛教解决了儒家入世之后的出世问题,又不放弃在入世中的努力,认为人的努力都会作为一种资本得以继承到来世。所以在生的时候好好工作、积得积善,死后必有回报,或给予你自己,或给予你的子孙。
然而这些哲学都基于个人的生存与发展。当然儒家在宣讲入世学问的时候自然规划了人类的生活图景。但与德国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先生比起来,孔子的生活图景就有点小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眼界开阔,关注到了全人类的解放和自由,关注到人类的终极发展目标——共产主义,对人个体的发展也给出了合理的解释——全面发展。
看来人类的思想是不断深化和进步的,但各种思想之间都相互传承和汲取有用的营养。我想,一个人也应该这样。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