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央行宣布允许境外人民币机构投资者进入国内银行间债券市场试点。两天后,上海金融官员首次在公开场合称,上海将率先审慎稳妥地开展资本项下人民币结算业务,并积极推进人民币在岸市场建设。同时,一系列金融创新也在上海萌动与施行中。专家表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路径,将“更现实,更有效”。
开放人民币资本项目

- 陈晓拥有隐形军团 获大小摩支持人大财经委催更多央企红利进社保厦门官员:放弃土地财政自毁长城温州民企百强半数搞房地产盘点全球耄耋之年仍活跃亿万富翁 [微博] 为何央企如此不招人待见
- 济宁去年各项存款余额2612.46亿 金融信贷运行稳健
- 济宁启动“金融助推千家中小企业发展计划”
- 济宁市市社会福利中心入选全国百优公益金项目
- 济宁梁山农行“金融套餐”给力小微企业
- 索尼竞购百代唱片获阿布扎比基金融资支持
- 张赛娥:九月份期指来不及平仓 或令市况添波动
- 外围造好有利港股今天表现
- 忧心经济进一步下滑 日俄愿向欧洲伸出援手
8月19日,央行上海总部、上海市金融办等部门联合召开了上海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扩大及相关工作推进会议。
根据会议下发的意见,银行和企业在方案完备、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可开展跨境人民币项目融资、跨境人民币直接投资等与贸易活动密切相关的资本项下人民币结算业务个案试点。对符合条件的人民币对外投资项目,可按规定享受上海市相关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
数据显示,自去年7月6日上海率先开展试点以来,截至8月16日,上海市累计发生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266亿元。其中,进口200亿元,出口15亿元,服务贸易14亿元,资本项下37亿元。
“还要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在岸市场的发展,通过上海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完善人民币回流机制,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打好扎实基础。” 上海金融办主任方星海称。
上海的举措与两天前央行下发通知,允许境外机构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投资试点一脉相承。首批获准的机构包括香港、澳门的人民币业务清算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境外参加银行和境外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通知称此举“可为境外机构依法获得的人民币资金提供一定的保值渠道,是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的必要配套举措,将有利于促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开展。”
这意味着,我国正在逐步探索建立人民币回流机制,“出海”人民币投资无门的尴尬,即将缓解。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告诉本报记者:“原来境外人民币回流的渠道比较单一,比如香港的人民币回流,官方渠道就一个,即通过人民银行深圳分行。此外还有一些零碎的渠道,比如我们的机构到香港发行人民币的债券,香港的金融机构拿人民币来内地投资,但都要经过批准,不是常规渠道。央行这次实际上是提供了另一个常规的、市场化的渠道。”
有专家透露,此前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在外汇局的统计中列入“经常项目”。今后境外机构进入国内银行间债券或证券市场,理应列在“资本项目”下。在人民币经常项目开放十余年后,一度“路漫漫其修远兮”的资本项目开放终于有望破题。
金融中心路径更现实
“此举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是一个积极推进,让其实现的路径更加现实,更加有效。”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专家、上海社科院部门经济研究所所长杨建文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这些都是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举措。人民币如果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际货币,国际金融中心是无从谈起的。”
杨建文说,上海的重心应在人民币业务上,做大做强离岸金融,这在中央部委、央行和上海政府及研究层面都形成了共识。“人民币业务分为离岸与在岸金融两块。四五年前,上海就选择了交通银行和浦发银行进行离岸金融试点,但受现有制度局限,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量也并不充分。”
杨建文乐观期待:“一旦人民币国际化以后,上海的交易量香港也不能比。等国家相关政策调整后,乘势而为,国际金融中心建成就指日可待。”
《上海经济年鉴》主编张兆安也告诉记者,上海建设人民币在岸市场,不仅丰富了离岸人民币投资渠道,更增强境外投资人持有人民币资产的意愿,为建立更多离岸人民币中心做准备。此外可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推进汇改。至于人民币资本项目的开放,不仅逐渐兑现过去的承诺,也变相释放人民币升值压力。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