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本周末以理财新手的身份走访了一些银行,发现大部分银行的理财销售人员还是很客观地根据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爱好做出分析,并推荐一些理财产品;也有一些银行工作人员答非所问。但他们的共同点就是,在他们的推荐名单中,都有 “叫好不叫座”的保险产品。
银行力荐保险产品
工行同济大学支行的理财中心工作人员,在得知记者有计划用5万元现金开始理财计划时,首先向记者推荐了编号为EH1023的一款人民币理财产品,但具体这款产品的特性是什么,该工作人员并没有解释得很清楚。只是表示,“这是一款人民币理财产品,周期为169天,能基本保本,不太会赔。 ”接着又向记者推荐起了基金,保险理财产品,比如每年投入3000元的分期保险产品,还给记者拿了一个产品宣传单。记者在索要基金和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宣传单时,该工作人员表示暂时没有。

- 黄光裕狱中公开信告诫年轻人守法黑龙江千亿铁矿贱卖三亿涉违规全国200多名飞行员资历造假 陈光标:死后全捐50余亿财产盘点中国十大富豪家族史(组图)[微博] 李开复的创新工场是悲剧
- 济宁社会保险自助服务系统投入运行 刷身份证即可
- 济宁保险业2011年保费收入77.55亿 全省第五
- 济宁平安财产保险不“保险”理赔一年不赔付
- 索尼竞购百代唱片获阿布扎比基金融资支持
- 基金经理人才紧缺 货币基金经理跨界管股基
- 长城优化升级基金获批发行
- 机构巧用杠杆基金布局反弹
- 海富通大中华6天跌14% 嘉实恒生今年跌近三成
记者又来到招行上海四平支行,在排队等候期间,记者在理财服务区附近看到一个荧光宣传板,上面对一款名为“阳光普照”的保险产品描述很有吸引力:“存10万,按10.7万起息,保底收益在6.5%到8%。 ”记者发现,招行前台的5叠产品宣传单中,有3叠是有关保险产品的,其中一叠是招行信用卡,一叠是有关招行网银的介绍。就记者观察,和前来办卡、开通网银的人相比,前来咨询理财的人并没有很多。
记者表明来意后,理财服务区的工作人员首先问记者是做长期投资还是短期投资,如果是长期的话不妨分散投资,比如以5万元的额度,不如拿出一些资金来做定投,再拿出一些资金来做固定投资,比如保险;余下一些资金可以拿来做基金,基金的收益要比定投高,但同时风险也有一些。长期做定投的话,一般是不会赔的。 ”
交行上海同济支行的工作人员更是直言不讳:“银行的理财产品,要么是高风险高收益,要么是保险类的长期性高收益产品。”除了向记者推荐基金定投产品,并表示长期做定投,风险不大。该工作人员还不忘向记者力推保险产品。
记者又走访了其它一些银行,发现情况也都很类似。不排除一些读者反映的状况存在: “想知道的还是不清楚,倒是被灌输了一些不太感兴趣的产品介绍。”但也有些银行能根据客户自身的需求制定出一个还不错的理财计划。当然,众银行力推银行保险产品的原因再简单不过,理财产品销售人员能从每单业务中得到不菲的提成。
理财产品法律地位未定
目前银行理财产品的境况不景气,与理财产品销售人员专业素质欠缺有关,还是因为银行理财产品这个金融工具本身对购买者而言缺乏说服力?
至于银行理财产品自身存在的问题,某国有大行的金融市场部人士认为,银行理财产品在信息披露上确实不如基金等产品,比如像包含信贷类资产的组合管理产品,银行可能不愿意暴露信贷资产的信息。银行理财产品信息透明度不高的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银行理财产品没有独立的法人资格。 “没有独立的账户,比如很多债券类产品投资的账户都是在银行自身的账户下,从会计报表上看不出来区别;虽然银行理财资金要独立托管,但有些产品也没有严格意义上地托管,这些都对理财资金的独立运作和信息披露带来挑战。 ”
“现在最大问题是银行理财产品的法律地位不明确,投资渠道、发展方向也都没有确定,很容易受到监管层政策的影响,也容易成为银行调整报表的一个工具。未来银行理财发展方向还是综合的资产管理,但理财产品法律地位不明确,操作上会有一些障碍。”一位股份制银行财富管理中心人士亦表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