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加,银联也迅速发展并成长起来。 2007年上半年,银联发卡量进入爆发性增加阶段,交易量持续激增。截至2009年底,银联境外发卡总量为700万张,境内发卡量则超过20亿张。与此同时,银联的海外扩大也迅猛加速。央行颁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底,银联境外受理商户、POS和ATM累计分辨达到55.7万户、69.8万台和71.9万台,比上年同期分辨增加 28%、29%和23%。全年银联卡国际业务交易笔数和金额分辨为3436万笔和1083亿元,比上年同期分辨增加53%和62%。
与后起之秀银联的突飞猛进相比,Visa对大陆市场的渗透显得进展较慢。
随着昔日“学生”银联在国内和海外市场的崛起,Visa这个昔日的 “老师”的滋味可能不会好受,双方慢慢地呈现了抵触。
此后,包含Visa在内的国际卡组织开端表现出了对中国信用卡市场“不开放”的不满。有分析人士称,“此时的银联已经羽翼饱满,而Visa则是怨气冲天。你不让我铺国内,我就不让你铺境外。 ”很多人认为,Visa“封堵”银联海外渠道,是其逼迫中国开放国内银行卡渠道的战术之一。
Visa不必“大动干戈”
有专家认为,WTO协议及中美当年就中国入世的协议并没有涉及支付卡组织开放的议题,所以国内放开银行卡“没必要”。
还有专家认为,银行卡产业具有自然垄断的特点,在产业范围不大的情况下,打破垄断、引入竞争不能进步产业效率,反而会造成重复建设恶果。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这种封杀只会导致两败俱伤:最终成果是客户利益受损,银联海外渠道收入降落,而客户利益受损会带来Visa的持卡人流失,最终使得其利益也受到丧失,造成Visa、银联、花费者三输的结局。Visa应当与银联特别是中国金融监管机构通过商量来达到目标,而不是草率不负义务地利用其国际信用卡渠道的强势地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