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中国铜材等金属制品进口数据不佳的影响,国际金属价格近日纷纷下跌。展望后市,不少国际投行预计由于中国需求放缓,今年金属期货均价将较年初预估程度进一步下滑。
周二收盘,上海期货交易所金属期价普通下跌,其中铜价下跌明显,主力10月合约收盘报52290元/吨,下跌1160元,跌幅为2.17%。
推荐浏览
- 唐均:目前养老金筹资模式难蒙受煤炭业“黄金十年”近尾声外国专家:中国经济持续坐过山车真工夫内部材料曝光 陷排骨门据称美航母如进黄海探测可达兰州[微博]李易:给唐骏支几招度危机
- 徐翔涉嫌操纵股价被抓真相 徐翔简介及徐翔家世背景全曝光
- 1月份济宁CPI同比上涨5% 春节食品类价格上涨
- 鲁抗医药荣获“企业信用评价AAA级信用企业”
- 金乡大蒜样本:农产品价格重挫背后
- 济宁部分棉企停工 棉花价格持续走低棉农惜售
- 油价新机制框架不变 改革思路正在论证
- 肖磊:大宗商品价格不怕欧债崩盘
- 9月百城住宅均价今年首降 分析称3个月内不会暴跌
巴克莱资本中国经济研究主管彭文生认为,6月进口数据与5月48.3%的增速相比明显放缓,这意味着中国投资增加削弱,且制作业在消化库存的原材料。
金融危机爆发后,业内都预测国际大批商品价格会保持一个相对疲软的行情,然而在中国需求的推动下,几乎所有的大批工业原材料商品市场在去年都走出强势行情。数据显示,2009年年初以来,原油、有色金属、铁矿石等大批商品的期货价格与进口价格不断走高,远远高于全球经济复苏的节奏。伴随价格的快速上涨,国内金属产能也在迅速放大。据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7月12日最新统计显示,今年1-5月,10种有色金属产量1274万吨,同比增加36.6%。其中,精炼铜185.7万吨,同比增加16.5%;原铝689万吨,同比增加51.4%;铅144.3万吨,同比增加9.4%;锌205.5万吨,同比增加35.1%。
然而,不少国际机构看淡中国今年下半年需求。据渣打银行最近的报告显示,中国今年精铜进口预期将大幅降落至230万吨,较去年减少28%。
鉴于中国需求放缓,J.P.摩根商品团队昨日下调部分基础金属2010年价格预估。具体而言,铝价下调5.0%至94.9美分/磅、铜价下调5.1%至3.123美元/磅、镍价下调10%至9.476英镑/磅、锌价下调13%至92.7美分/磅、铅价下调8.8%至91.6美分/磅。该报告认为,投资者信心可能持续不利于商品等增加驱动型资产的短期表现,预计价格将呈区间波动。但是,2010年后商品花费基础程度将较稳健,部分商品需求增量将超供给增量,尤其是铜。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