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国民银行网站15日刊载央行副行长胡晓炼《履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是我国的既定政策》,指出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符合我国长远和基本的利益,应当持续保持。原文如下:
目前,我国履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是我国根据国情和发展战略自主做出的正确决策,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既定的政策。
推荐浏览
- 7银行陷“萧山第一楼”资金漩涡霸王称全行业多数洗发水含二恶烷传唐骏转投金山 方舟子演独角戏奥巴马问计巴菲特 总统套牢股神组图:盘点全球因钱引发的猖狂事[微博]谭雅玲:中国经济陷入两难
- 朱从玖:存量发行制度应积极推进
- 楼市新政周年拐点将现 调控仍须深入谨防反弹
- 扭转操作效用遭疑 美联储内部质疑声起
- 欧债危机的三个结局
- 宏观政策转向条件已经具备
- 经济风险剧增 预警显现风险货币承压
- GMI:美联储推出扭曲操作 非美货币受压
- 环亚策略:非美货币震荡整理 等待美联储政策_分析预测_新浪财经_
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是1994年以来的一贯政策
1、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正式启动于1994年的汇率并轨。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明白请求“建立以市场供求为基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和统一规范的外汇市场”。1994年1月1日,国民币官方汇率与调解汇率并轨,正式开端履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其中特别提到要履行单一的汇率制度,转变了1994年以前我国履行的双重汇率制度,将官方汇率与因外汇留成而形成的外汇市场调解和交易的汇价统一起来。
1994年的汇率体制改革还包含履行银行结售汇制和取消外汇留成和上缴等措施,简化了银行和企业的用汇手续,有力地调动了企业出口创汇的积极性;同时,在全国建立了统一的银行间外汇交易市场,标记着国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开端转向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新阶段。国民币汇率作为重要的价格调控工具,开端逐步施展在外汇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1994年汇率并轨时的汇率是8.7元/美元的调解汇率价格,这既反应了以市场供求作为定价的基础,也体现了支撑出口改良外汇储备不足的请求。到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深化时国民币对美元名义汇率较并轨时累计升值近5%,为8.3元/美元,阐明1994-1997年间国民币汇率是有波动的,是浮动的,体现出以市场供求为基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的特点。
2、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延缓了完善国民币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的过程。1997年6月后,随着亚洲金融危机不断深化,一些东南亚和东亚货币大幅度贬值。在出口受到严重冲击的情况下,国内请求国民币贬值的声音同样强烈。如果国民币真的贬值,各方也能懂得。但当时几乎所有国家和国际组织都担心如果国民币贬值,有可能呈现各国货币新的竞争性贬值。为防止危机扩散、保护亚洲的经济金融稳固,我国发布国民币不贬值,并收窄汇率浮动区间,将汇率稳固在8.28元/美元的程度。
3、随着亚洲金融风波逐步过去,我国一直在考虑适时恢复和进一步完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由于面对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美国遭遇“9·11”事件后世界经济疲软等新的形势和因素,为减少不断定性,保持国民币汇率政策的持续性,汇率波幅收窄了较长一段时间。但这不是一种制度性安排,而是阶段性的政策。
4、2005年汇改是1994年汇改的延续。亚洲金融危机后,各国更加充分地认识到一个稳固、健康的金融系统对于防备和抵抗危机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2003年前后,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正处于要害阶段,最急切的任务是启动工、农、中、建等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考虑到金融机构改革任务重,也考虑到金融机构改革后将更能适应机动浮动的汇率制度并能为企业供给相应的风险管理服务,我国于2003年夏天首先启动了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改革,交通银行(601328,股吧)、中国银行(601988,股吧)、中国建设银行(601939,股吧)先后完成股份制改革并成功上市。2005年4月,又启动了中国工商银行(601398,股吧)改革,研究和论证中国农业银行(601288,股吧)和国家开发银行的改革工作,到2005年7月,作为汇改基础条件的大型金融机构改革基础上安排完毕。同时,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开端启动,企业短期融资券和试点资产证券化产品开端在货币市场上发行,农村信用社改革取得积极进展,金融系统整体的健康性有了明显的改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