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流域是今年以来南方水灾的重灾区。如果新一轮降雨量较大,加上西江退水缓慢,而土壤前期蓄水量已基础达到饱和,极易引发山洪等灾害,珠江流域防洪形势不容乐观。长江委水文局根据气象因子重要特点及当前气象背景,联合多种数理统计分析成果,对今年汛期长江流域旱涝趋势作出综合预报:5—10 月,长江流域降雨总体为正常偏多。在6—8 月主汛期,长江上游地区降雨量基础正常,中下游偏多,中游干流附近明显偏多,流域内部分区域可能产生集中性降雨。
影响今年长江流域汛期旱涝趋势的气象因子重要特点是,去年冬天和今年春天产生强度偏弱的厄尔尼诺事件,一方面导致长江遭遇罕见的流域性枯水,局部地区甚至呈现饮水艰苦的现象。另一方面青藏高原积雪偏多,而国内气温大部分偏高,必定导致积雪融水增多。
长江防总常务副总指挥、长江委主任蔡其华表现,如果长江流域产生1998 年范围的大洪水,只要各方面措施筹备妥当,严格履行各项防汛制度和预案,可避免千军万马上堤抢险的被动局面,确保长江大堤安全。
2008 年黄河流域汛期为6-9 月,7月下旬到8月上旬是黄河传统的主汛期。局部地区暴雨的预报是一个难题,美国对于这种暴雨的正确率为20%的程度,中国对暴雨预报成功率只是15%、16%的这么一个状态。6 月23 日,在郑州召开的黄河流域景象业务服务和谐委员会电视电话会议预测,
今年汛期黄河流域重要多雨区散布在三门峡以下区域,降雨量较常年偏多2~5 成(据黄河委水文局预报),黄河中下游产生洪涝的可能性较大,而这一地区恰好笼罩黄河三门峡至花园口区间暴雨区。新中国成立后黄河流域共产生的三次洪峰流量大于15000 立方米每秒的洪水均来自于这一区域。截至目前,黄河下游自1982 年以来已持续25 年没有产生大洪水。按照水文统计规律,没有产生大洪水的持续时间越长,产生大洪水的几率就越大,使得今年黄河的防汛形势异常严格。黄河下游“二级悬河”的河道形态尚未得到基本转变,病险水库安全隐患多,滩区、库区、蓄滞洪区问题多以及防洪工程系统不完善等因素,使得黄河防汛任务更为艰巨。
在该会议上黄河防汛专家分析,若今年汛期三门峡以下区域产生洪水,小浪底及其下游支流水库只能把持该区域流域面积的36%,在水库把持应用的条件下,进入下游百年一遇洪水的洪峰流量将高达15700 立方米每秒,届时将呈现下游滩区漫滩、危及堤防安全以及沁河防守艰苦、东平河压力宏大等问题,危及下游滩区181 万人。
2008年南方水灾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GDP的影响
南方水灾造成经济的重大丧失,对居民生活和工业生产产生严重影响。但是,由于我国的经济总量宏大以及因灾丧失对GDP 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的抵消,水灾对GDP 的影响较为渺小。据国家防办初步统计,截至6 月17 日,因灾直接经济丧失203亿元,仅占2007 年全国GDP 的0.0823%。
水灾对GDP 的影响需要从两个方面考虑。第一,因灾丧失相对GDP 之比较小,所以水灾对GDP 影响较小。第二,水灾既对GDP 有正面影响,又对GDP 有负面影响。一方面,水灾造成粮食等农作物减产,下降了GDP 的增速。另一方面,水灾中遭遇严重损坏的水利、交通、供水、供电、通信等设施以及被损毁的房屋并不计入今年的GDP。相反,灾后对设备、房屋等的重建能够拉动GDP 增加。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水灾对GDP 增加有正面作用。因灾丧失的正、负面影响相抵之后,水灾对GDP增加的影响进一步减小。
此外,尽管12 省净出口占全国的83.56%,但是水灾对12 省的进出口影响不大,从而对全国净出口影线也不大。综合考虑,我们认为,水灾将使GDP 增加下降0.05 个百分点。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