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 年,中国面临着通货压缩。1995 年至1996 年期间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使经济面临着从过热转向过冷的要挟。与此同时,东南亚金融危机肆虐,周边国家货币纷纷贬值,国民币不贬值的承诺明显削弱了中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导致出口下滑,加剧了国内的通货压缩。长江流域等地的洪水虽然给灾区造成了很大的财产丧失,不过,洪水之后的重建工作却成为政府启动内需、推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的重要契机。此后,在强劲的投资拉动下,我国经济逐渐走出了通缩,也摆脱了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暗影。从某种意义上讲,长江范畴等地的洪水灾害,客观上促使了当时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调剂。从1998 年的走势看,上证指数从6 月中旬的1365 点降落到8 月底的1150 点,跌幅达16%。当时荆江大堤的安危一直悬在投资者的心中。
2003年非典灾害
2003 年,非典疫情所导致的直接丧失虽然并不大,但却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部分行业丧失严重。国家作出的一手抓防治非典不放松、一手抓经济建设中心不动摇的重大战略决策,加大了对农业和农村经济、中小企业、服务业等受非典影响较重行业的支撑。在有效的宏观政策调控下,非典负面影响被有效把持。2003 年2 季度增加速度暂时降落到6.7%之后,3 季度很快恢复到9.1%程度。从指数上看,2002 年4 月20 日,政府正式颁布非典疫情之后,上证指数从1500 点快速回落到1400 点,但很快企稳,后期股市受到疫情的影响逐渐削弱。
2008年初雪灾
据国家发改委数据,2008 年年初的雪灾造成1516 亿元国民币的直接经济丧失,占2007 年GDP 的比例略高于0.6%。雪灾后A 股市场经历了的一段时间的下滑,但并不能阐明这是完整受雪灾的影响, 更多的是市场对自己过高估值的调剂。
2008年汶川大地震
2008 年“5.12”地震由于伤亡宏大,预计直接经济丧失超过5000 亿元国民币,不可避免地会对国民经济产生必定程度的影响。地震产生当天,股市尾盘呈现跳水,次日开盘低开100 多点,但随后几天指数震动反弹,反应了地震对股市影响的短暂性。从我国的历次经验看,重大的自然灾害一般都会在短期内会导致股市下跌,特别是部分直接收损的行业和上市公司。但我们通过努力都可以尽可能减小自然灾害的危险和负面影响,尽快恢复正常的经营运动,因此对于股市的负面影响往往会很快过去。
另外,在救灾和灾后重建的过程中,一些行业与公司还会获得必定的新增需求,提升短期内的事迹,形成股市短期内的投资热门。
本次南方水灾将会对股市走势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2008年南方水灾
本次南方水灾带有明显的洪水灾害特点:持续时间长、影响范畴大,但事前能够预测并做好筹备。我国1995 年的灾害经验表明,水灾给股市造成的负面影响有限,反而,在宏观经济处于压缩的背景下,经常成为国家放松宏观调控刺激经济增加的积极因素。那么,本次南方水灾将会对股市走势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