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真正拖垮光大银行的更多是唐双宁所说的“管理问题”,其起源是光大团体。
一位接近光大银行的人士分析,“光大团体相当长的时代,把光大银行当成了自己的提款机,关联交易给团体和银行造成了宏大的财务窟窿。”
团体对银行的财务吞噬,有如下几种方法:
其一,关联贷款。根据2007年7月光大银行与光大团体总公司、光大财务有限公司签订的《债权债务重组协议》,截至当年6月30日,光大团体总公司应归还光大银行的关联贷款本金为18.59亿国民币和3209万美元;光大财务公司应归还与银行的借款本金1.49亿美元和1.62港元。

- 长三角地区蚕桑养殖量大幅降落中钢协:大批钢企下半年或亏损长沙国税分支机构爆炸系人为制作上海开发商宁扔4000万要退地地球最怪异大桥 天津永乐桥上榜[微博] 网友实拍税务所被炸现场
- 济宁“一证通”解决异地就医大问题 患者结算便利
- 欧债问题反复 欧元受压回软
- SEC就问题抵押贷款对多家银行展开调查
- 徽商期货交易系统罢工 公司声明未提及赔偿问题
- 美国会拟再推人民币法案 商界反对声一片
- 全国查处小金库资金266.54亿和17万辆违规用车
- 刘志军落马案发丁书苗 2007年就“问题不断”
- 税务总局发文明确企业年金征税问题
同时,光大银行还为团体1997年6月发行的21亿元三年期金融债作了担保,截至2005年底,光大团体仍未能还本付息,共欠本息26.78亿。
其二,虚增资本。2000年10月,光大银行向新老股东以每股发行价1.95元发行31.579亿股股份,募集资金总额61.58亿元,然而,事后却被财政部查出当时大股东光大团体资金并未到位,“团体入股资金采用的是由光大银行整体租赁光大大厦、租赁期限20年、一次性支付租金6.34亿元的措施。”
虚增资本只是让光大银行虚胖,1990年代后期光大信托危机,则耗尽了光大团体和光大银行精力。
与中信团体齐名的光大团体,在1990年原央行副行长邱晴上任之后,战略开端调剂,由早年的贸易、实业向金融倾斜,同时,开端向国内倾斜。光大信托和光大银行便是在这一背景下出生,到1994年时,光大银行和光大信托占到光大团体500亿资产的98%,而光大信托资产亦超过了光大银行。
不过,成立不久的光大信托逐渐发展失控,到1994年时已严重资不抵债。最终于2002年由于严重资不抵债及不能支付到期债务被央行撤销,而从1996年下半年开端,如何处理光大信托高达百亿债务一直困扰团体,而在处理过程中,屡屡决策失误,终酿成悲剧。
光大团体最早采用发债措施来缓解光大信托债务危机,银行则为团体供给担保,然而,光大信托黑洞滚雪球式放大,最终将光大银行拖入深渊。1998年金融危机后,光大团体还向央行举借了近90亿元再贷款,也由光大银行担保。
截至2006年12月31日,光大银行经审计的账面净资产值为7300万元,总股本82亿股,每股净资产不过0.0089元。到2006年底,光大银行历史亏损总额约为80亿元。
2.汇金注资“苦果”
积重难返的光大银行面临资本充分率不达标,将被撤销的危险,而光大团体已经是严重资不抵债,再也无力拯救光大银行。
2007年6月20日,前银监会副主席唐双宁临危受命,出任光大团体董事长、党委书记。8月8日,国务院批准光大团体改革重组计划。按照该计划,光大团体实业和金融资产分别,整合金融资产成立光大金控,由汇金对光大银行注资,然后光大银行上市。
汇金对光大并不像此前对国有银行那么慷慨,除1元/股的较低入股价,汇金还提出小股东缩股的方法来补充历史亏损,缩股比例2:1,使每股净资产达到1元,实现尽快上市的目标。
但这一请求受到光大银行众多小股东的强烈抵制,汇金公司最终让步,批准汇金1元价格注资,老股东不缩股。
2007年11月30日,汇金公司向光大银行注入200亿元的等值美元的资金。光大银行得到拯救,光大银行解决了上市前的三大重要障碍:补充历史累计亏损,不良资产处理,补充资本充分率。
但光大银行的控股权旁落给汇金。此次注资后,光大团体在光大银行的股权比例从45.55%被摊薄到13.25%,汇金成为第一大股东,控股比例超过70.88%。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