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引入内部评级成果,清楚地界定一个产品、一个客户或一项业务的成本或收益在什么情况下是可接收的,在哪些情况下又是不能接收的,有助于风险不同的客户在监管当局容许浮动的范畴内给出不同的报价,进步竞争优势(310368,基金吧),建立有效平衡风险与回报的运行机制。

- 吴敬琏:若不控货币发行 房价必涨 国民日报:100元钱存9年剩60余元中国从越南采购60万吨大米补不足 17位房产富豪财富比拼 谁是王者中石油消息报道慎用词曝光(图)[微博]与美国竞争 中国败在这块
- 全球聚焦欧债危机 风险情绪左右市场
- 美联储决议影响仍在 美元续涨
- 惠誉称中国地方债是最大的担忧 或影响中国评级
- 途汇国际:标普再降欧国评级 风险情绪继续加浓
- 慧轩投资:欧盟会议未果 欧元再现下挫压力
- 中国人民银行盛松成:社会融资总量的内涵及实践意义
- 全球粮价上涨影响10亿人 每6秒饿死一个孩子
- 多重因素影响 医药板块集体飙升11只股涨停
近年来,基于内部评级法的风险计量工具不断创新,并逐步付诸银行的具体实践,不仅大大丰富和量化了银行风险偏好和风险战略的内涵,而且通过风险政策支撑风险偏好的传导和履行,以及充分补偿风险的定价机制,有效推动了银行风险收益平衡,增进了银行风险收益最大化的实现。因此,内部评级法对银行风险管理实践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新资本协议带来银行风险管理的重大变更
实行新资本协议是领导银行改良风险管理的重要举动。2004年6月26日,新资本协议推出,立即得到全球银行业的积极响应,香港地区已于2007年1月1日开端实行新资本协议,欧洲、美国、澳大利亚和新加坡于2008年1月1日开端实行新资本协议。我国2007年初发布《中国银行(601988,股吧)业实行新资本协议的领导看法》,明白了实行新资本协议的基础方向和时间表。实行新资本协议,从情势上讲是一种合规请求,但本质是风险管理的重大变更,是银行风险管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飞跃。
新资本协议供给了多种资本充分率的盘算方法,尤其是以内部评级法为代表的信用风险监管资本的计量技巧,集中反应了定量计量信用风险的最新理论成果,使商业银行对信用风险的管理第一次从定性分析的经验断定转变到了以风险计量技巧支撑的科学决策,对银行风险管理实践带来了深远影响。
中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内部评级系统监管指引》和《商业银行资本计量高级方法验证指引》中规定,商业银行实行初级内部评级法,相干风险参数估计值应在核心利用范畴施展重要作用。所谓“核心利用”重要是指,债务人或债项的评级成果应是授信审批的重要根据,商业银行的授信政策应明白规定债务人或债项的评级成果是授信决策的重要条件之一;针对不同评级的债务人或债项采用不同监控手段和频率;根据债务人或债项的评级成果,设置单一债务人或资产组合限额;根据债务人和债项的评级以及行业、区域等组合层面评级成果,制定差别化的信贷政策;信用风险主管部门应至少按季向董事会、高级管理层和其他相干部门或人员报告债务人和债项评级总体情况和变更;内部报告制度应明白规定风险报告的内容、频率和对象。
此外,监管部门还请求银行在核心利用基础上,拓展内部评级计量参数利用范畴,在高级利用范畴有所体现。高级利用范畴包含内部评级成果和风险参数估计值,作为商业银行构建经济资本计量模型的重要基础和输入参数的重要起源;断定风险偏好和制定风险战略的决策基础;贷款丧失筹备计提的重要根据;贷款及投资定价的重要基础;盘算风险调剂后资本收益率的重要根据。商业银行应将内部评级的成果明白纳入绩效考核政策,内部评级系统和风险参数量化模型的开发和应用应有助于银行加强相干信息系统建设、配置充分的风险管理资源以及审慎风险管理文化的形成。
内部模型法使银行全面提升信用风险管理程度
银行的经营过程必须在断定的风险偏好领导下进行,这个过程既是风险管理的过程,也是风险收益发明的过程。
从战略角度看,实行新资本协议有助于进步银行的风险管理程度,能够促使银行缭绕发展战略和风险偏好来平衡风险和收益,尤其是风险计量技巧的进步,实现了对风险偏好的定量表达,为风险偏好的制定供给了具体而正确的根据。从经营角度看,由于实行新资本协议带来的风险计量技巧的提升,将有力推动银行通过产品创新、流程改良、客户选择优化、产品定价精致化、绩效评价调剂等方法,实现风险与回报的最佳平衡,进而形成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