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天气预报
济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济宁人事考试单位代码
济宁市安全教育平台
济宁违章查询
济宁住房公积金查询
济宁科技网 济宁培训班 济宁银行网上银行 济宁教育网 历史故事 家庭教育 济宁市地图 济宁房产 济宁教育网 济宁人事考试信息网 济宁新闻网
币圈最新消息 济宁信息港
浏览器之家 济宁汽车 睡前小故事
下载吧 股票书籍 花花草草
百应百科 照片恢复 学习通
红警之家 睡前小故事 马伊琍
手机照片恢复 手机数据恢复

专访葛优:三片贺岁同期上映 观众会审美疲劳

时间:2010-11-10 13:14来源:南方都市报 www.yunhepan.com

  葛优今年接的三部片子,在贺岁档扎堆上映。有人预言,光是这三部片,葛优的个人票房加起来至少十亿元,他将再创一个新的票房纪录。葛优聊起这三部片的票房来却心事重重,“这事儿其实不好,一个是影响每个片票房,另一个对演员来说也不是好事,观众会审美疲劳。”

  

 

  葛优今年贺岁档三部大片上映。

  

 

  撞见逛街的葛优,群众要求合影,葛大爷不会拒绝。这是去年记者在街头拍到的一幕。

  

 

  葛优承认特在乎观众对他的看法。图为去年他参加《气喘吁吁》宣传活动,向群众挥手。

  南方都市报11月10日报道 葛优今年接的三部片子,在贺岁档扎堆上映。有人戏言:“《赵氏孤儿》、《让子弹飞》、《非诚勿扰2》,你们谁也别争大赢家,今年贺岁档最大的赢家只有一个人,那就是葛优!”还有人预言,光是这三部片,葛优的个人票房加起来至少十亿元,他将再创一个新的票房纪录。

  看起来风光无限的葛优,聊起这三部片的票房来却心事重重。“这事儿其实不好,一个是影响每个片票房,另一个对演员来说也不是好事,观众会审美疲劳。”讨论了半天,他叹叹气说,“这次没办法了,以后不会这样了。”

  我们的采访就这样从贺岁档的票房开始。聊即将于12月3日上映的《赵氏孤儿》、聊程婴、聊失眠,甚至聊到了他小时候打架的事,最后变成一场没有主题的聊天。其实,私底下的葛优并不是个自来熟。冯小刚说他是个“防守型”。这些年来,他接受媒体采访并不多,在这些为数不多的采访中,他几乎是字字斟酌。至于电视访谈类的节目,尤其是那种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回顾自己艺术人生的节目,他几乎都谢绝了,“我就是不想让人知道那么多事儿,该说的都说了。”

  冷面热心,左右逢源,幽默健谈,聪明灵活,与时俱进。这是十多年来“冯氏喜剧”打造出来的经典的葛优形象。因为其太过深入人心,观众们几乎都认定了,这就是葛优。

  在这场长达近十个小时的漫谈中,展现在南方都市报记者面前的葛优,却是一个老式中国艺人的形象:较真,恪守“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信条,把观众看得比什么都重要;自省,喝彩声再多也不忘时时给自己泼冷水;和气,有着中国式的生存智慧;生活简单,就连出行方式,这么多年都没变过,明星们买起了私家飞机方便到处跑,他还坚持只坐火车。

  听他聊天,你或许不会像银幕上那样被他的金句逗得前仰后合,也没有火花四射的交流快感,但却能感受到一种安静的力量。葛优身上很难得地保持着一份不为大环境大世界所干扰的从容———世界变化再快,我不变;环境再喧嚣再纷繁,我仍然用自己的节奏行走。

  这样的形象,更接近于他在《赵氏孤儿》中扮演的程婴:寂寞,坚持,有梦想。

  他的戏外人生   与葛大爷聊天:“我时刻给自己敲警钟泼冷水”

  葛优有两个昵称,一个是葛大爷,一个是优子。第一个叫的人多,有点尊称的意思。第二个昵称叫的人比较少,陈凯歌、冯小刚,家人会这么叫。这两个昵称也恰好矛盾统一地体现了他性格中的两面:身为葛大爷的他严肃较真,回答一个问题时经常沉吟许久———要对自己的话负责;不小心接了烂片还卖高票房还要出来向观众道歉———要对观众的信任负责。身为优子的他,亲切和气地像你的邻居,如果你在路上刚好碰到他了,找他合影保准不会被拒,当他喝上几杯酒后,说不定还能坐下来和你胡侃!

  1老好人

  “既然我答应了人家,我就得等着。”

  葛优是圈内出了名的好人,对人好,没架子。

  我们约在北京某个酒店的顶层旋转餐厅见面。他一个人来的,午后的阳光照得他有点睁不开眼睛,他换了个较为舒服的位置,摘下帽子,要了杯水,姿态放松。

  这么多年来,他一直如此,无论出席多么重要的场合,要么一个人,要么带着老婆或者一名助手,不像很多明星那样,走到哪,都要有一堆工作人员和保镖簇拥着。他身边只有一个助手身兼多职帮他打点一切,没有签公司,没有经纪人,更没有营销团队。问他是怎么做到的,他轻描淡写地说,“就是没有那么高涨的情绪。比如1994年,我去戛纳领奖经过香港,张国荣请我吃饭,就我一个人去的。”说完,又“闷骚”地反问一句,“其实一个人去更显眼,你不觉得么?”

  因为经常一个人出席活动,不受“保护”的他充分领教了影迷的热情。我们采访时,不断有认出他的影迷走过来和他打招呼,要求合影,他全都来者不拒。他说了一个段子,有一次碰到一影迷,跑过来找他签名,到跟前才发现自己没有笔,就对他说:“你等我一下哦,我去买个笔就来”,他还真就站在原地,等到人家买了笔回来。“既然我答应了人家,我就得等着。其实这有时候也会影响你的生活,但是你就得换位想想,我签名已经是两万次了,但他找我签名是第一次。而且有的人是当着好多人过来说想和您照相,我要是不照,他得多尴尬啊。”

  陈凯歌说他可爱。给我们举了这么一个例子,拍完《赵氏孤儿》后,他和陈红、葛优一起到酒楼吃饭,大家都喝了些酒。散席后,仨人走出来时被人认出来,有影迷跑过来打招呼,聊了几句,陈凯歌夫妇出门上车了。在车上等了将近半个小时,发现葛优怎么还没出来。回去一看,原来,葛优和那桌素不相识的影迷们又喝上了!

  不仅观众缘好,他在圈内的口碑也好,连和他合作过的工作人员都说几乎没有见过葛大爷发火。他自嘲说,这是因为“胆小,没脾气,闷骚型”。他自曝从小到大基本没有打过架,小时候打过,把人打了之后,自己还哭了。所以,他想了半天,也没想起自己有过怒的时候:“不怒,就让着。我不容易生气,其实没什么想不开的,我一直都这样,性格也是,受的教育也是。连开车都不较劲,你要走先走。我不发脾气,没脾气,发脾气没用,我就能把脾气给解了。”

  2有脾气

  “我现在53岁了,比如演到65吧,还剩下12年,那总得挑好的来拍。”

  说自己没脾气的葛优,其实并不是没有动过气。

  去年,他接拍年轻导演郑重的作品《气喘吁吁》,票房5000万,但口碑非常差,很多观众看完在网上发帖要求退票。事后,导演没有出来道歉,身为演员的葛优却出来公开向观众道歉,承认自己接错了片子。时隔一年多,他对这件事仍然耿耿于怀。

  “因为我之前的那些贺岁片票房都不错,现在的投资人可能就想着让你来,票房就会高,这个我能理解。但是观众去看然后失望,就把观众给蒙了。我不可能老拍这种戏,那就完了。就算拍了一个烂的,再拍一个好的,可能对于自己个人来说没关系,但是你就确实把人家观众给蒙了。虽说这其实也不是我蒙的,是人家利用了我蒙观众。”这些为数不多的“妥协”,往往让他颇为郁闷。

  他承认,自己特别在乎观众对他的看法。说这话时,还连用两个“在乎”。“可是你说在乎吧,也拍了好些年轻导演的戏,戏也没成,没拍好。其实不是我在乎,谁不在乎呢?演一戏没人看,谁乐意?”

  葛优为人谨慎,很少评论人和事,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想省事儿,惹那么多事儿多烦啊!”也只有在言及观众时,他才立场坚定,旗帜鲜明。聊到有人一听到观众批评就跳起来指责观众没看懂,他语气坚决地说:“那不行!哪有没看懂再看一遍的,只有好看的才再看一遍。在有限的这些年,专干某些事儿行不行?比如说专拍小众电影行不行?当然可以啊。但是你别干了小众电影的活儿,还想着大众电影的票房,说没人看我电影。那可太拧巴了,有些人就是拧巴。”

  其实他自己也有“拧巴”的时候,那是在接戏时。他一连说了好些个剧本,都是他最近推掉的角色。其中最多的是喜剧,大部分都是靠恶搞逗人发笑的,葛优都推了。这些年他和冯小刚合作的贺岁喜剧基本是演一个成一个,但和年轻导演合作的失败经验让他更为慎重,“其实我已经妥协好多回了,比如《气喘吁吁》我是不想上的,因为人情,就接了。我现在53岁了,比如演到65吧,还剩下12年,那总得挑好的来拍。好的太少了,也犯不上再拍不值得上的戏了。所以这就得伤人啊,拒绝对方。”说完,他摸了摸自己的头。

  3名和利

  “我是时刻给自己敲警钟,泼冷水的,怎么可能所有人都喜欢你呢。”

  最近有杂志对葛优冠之以“最值得信赖的面孔”的赞誉,一提起来,他连连摇头:“拔得太高了!”对于名利,葛优难得地保持着清醒和警惕。

  究其原因,或许是因为他的演艺高峰来得有点早。35岁的时候,他凭借《活着》荣登戛纳电影节影帝宝座。他曾在接受采访时说过:“从戛纳领完奖回到香港时,觉得腰杆都直了。”但之后,他连着接了《秦颂》《寇老西》(电视剧),口碑都不好。尤其是电视剧《寇老西》,还让他被观众评选为当年最差男演员。葛优每次接受采访都说到这部戏,都很认真地承认自己演砸了。那段时间,被他总结为自己“脚离地”的时候。“《活着》得奖之后就是,我的胳膊和脚都离地了,总想着接下来该拍什么呀?要多少钱呀?拿了奖之后我就不知该怎么着了。那时候也不是说你拿了奖之后,马上就有很多人来找你,那时候我空着呢,有很多时间想这事。”他自嘲。

  后来,葛优和冯小刚合作的“贺岁喜剧”打响了名号,葛优逐渐成为口碑和票房的保证。他却没敢再让自己的脚离开过地了。他曾经在网上看到过这么一个评论:“就葛优这人还会演戏!成天龇着两大板牙!我一见他就想拿棍子拍他!”这都十几年前的事了,葛优和我聊起时,还记得每一句话,“我当然要记着,我是时刻给自己敲警钟,泼冷水的,怎么可能所有人都喜欢你呢。”

  至于拿奖这回事,对于53岁的葛优来说,“纯属锦上添花,就是心一点都不动摇了,没有想着非要再拿一个奖。为什么啊?年轻人拿奖是为了引起人注意,片酬高,特简单。现在片酬的事儿,你给我奖之后我也还是那样。而且,好坏由谁说了算啊?我演的戏有人看,什么奖不奖的根本没所谓。根本说明不了什么。而且主要是我现在也不在乎了。”

  问他什么是好演员,他下的定义是:所谓好演员,就是你演了之后别人演不了,别人再演觉得不可能的那种。“有很多别人演的戏我都演不了,因为我有局限性,我自身这块材料就有局限性。”说到这,他还是没忘给自己敲一下警钟。

  4简单生活

  “我是在家能呆得住的人,你看我能坐38小时的火车就说明能行。”

  葛优身上最有意思的反差是:对于很多观众来说,银幕上的他给人感觉亲切得像是自己的邻居,完全不会把他当明星看,但和诸多明星相比,他却更加低调和神秘,大家对其人其事所知甚少。

  这位对很多观众来说已经亲切得像自家人的演员,鲜少在电影外的镜头中出现。我当天就见识到他如何推掉了一个电视类的采访。“我尤其不爱接受电视采访,报纸杂志的采访,面对一个问题时,还可以好好想想,电视就很难做到。”他甚至在想,能不能电影拍完之后什么宣传都不做,不做海报,不做宣传,“但现在看来根本不可能。”

  他生活很简单,以前还打高尔夫,现在也很少打了。以前他爱唱歌,唱K时会唱张学友的歌,拿手的是《心如刀割》,还唱陕北民歌,但这几年也唱的少了。平日不拍戏时爱干些什么,他的回答也挺“闷骚”的:“我也没特别爱好,没个正经的,聊聊天啊,晃晃啊,就在屋里待着。”他说他是个能享受寂寞的人,因为心脏不大好,平日出行基本都是坐火车,有一次去日本拍戏,包括中间换乘、休息什么的,坐了两天两夜的火车,他说,“我是在家能呆得住的人,你看我能坐38小时的火车就说明能行。”

  (本文来源:南方都市报作者:方夷敏录音整理何晶刘杰)

  葛优今年接的三部片子,在贺岁档扎堆上映。有人预言,光是这三部片,葛优的个人票房加起来至少十亿元,他将再创一个新的票房纪录。葛优聊起这三部片的票房来却心事重重,“这事儿其实不好,一个是影响每个片票房,另一个对演员来说也不是好事,观众会审美疲劳。”

  他的片场人生

  与葛大爷聊天:“别人看着痛苦,其实我苦中有乐”

  和葛优合作最多的导演冯小刚有过这样一个提问:“朴实无华的人比比皆是,演员的队伍里也有一大筐,为什么单单就葛优脱颖而出令男女老幼爱不释手呢?”他自己想了想说:“和我演的人物有很大关系,真的。这些人物有意思。就是大家常说的,‘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这个朴素的表演理论,在我们的聊天中屡次被葛优提到。

  戏里松,戏外紧,一张一弛,这是葛大爷的表演之道。

  1心态

  “媳妇也跟着我去剧组,把家搬过去了,我就真的把演戏当成生活的一部分了。”

  《赵氏孤儿》开拍的第一天,剧组中午聚在一起吃饭,葛优拿出一个自备的精致饭盒、筷子,悠然自得地吃了起来。一边的黄晓明看到了,悄声对导演陈凯歌说:“你看,葛大爷多会享受!”陈凯歌答:“葛大爷这不是在享受,他是打算当一辈子演员的人。”事后陈凯歌和我说起这个例子时,嘴边还带着个意味深长的微笑。

  这是葛优在片场的一个生活片段,它不像大银幕上的葛优那么广为人知,却和他本人一样透着一股子亲切劲儿。

  葛优今年53岁。一直不算高产的他,今年连续接了三部戏:陈凯歌导演的《赵氏孤儿》、姜文导演的《让子弹飞》、老搭档冯小刚导演的《非诚勿扰2》。这一整年,他大部分时间都在片场度过。说起来,他非但不觉得累,还用了一个词:舒服。

  “我现在心理调整了,我把这当成了生活。”

  《让子弹飞》拍了四个多月,他在剧组也足足待了四个多月。在广东拍的那段时间,曾经试过连着十几天完全没有他的戏,换其他人就趁机回家或者忙别的事去了。他没走,继续在剧组待着。工作人员私下都夸他敬业,他听说后“嗨”了一声,“我享受着呢。”说到累不累的问题,他很认真地分析起来,“其实拍电影不像拍电视剧,电视剧那太累了。拍电影呢,一个镜头完了换到下一个镜头之前,又得重新布光,少则半小时,多则一个半小时,这时我就休息去了,一天下来也不是连续作战,最多也就10小时,8小时,有时候5小时就没事儿了,不是那么累。”

  其实,累不累,说到底也是心态问题。他指着眼前一个普通的玻璃水杯说:“比如这杯子,我觉得它好看,就好看。有人看了可能会说,这有什么好看,不就普通一杯子嘛!”比如片场生活,“我知道每天都要研究剧本拍戏,但是我喜欢,我就不觉得难受。如果你老想着赶紧演完戏,把钱挣到手去买房子买车什么的,那就累。我不会这样。不能想你现在专门干,干干干,完了之后再去享受,那不行的。”

  他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自己也并非从开始演戏的第一天就把演戏当成生活。“原来是老觉得要赶紧干完活,不会享受。这次,时间特长,我就觉得这是生活中一部分。”剧组生活寂寞清苦,葛优却怡然自得。“这一年挺舒服的,每天拍完戏回去喝个小酒、聊个天。我媳妇也都跟着我去剧组,等于把家都‘搬’过去了。我就真的把演戏当成生活一部分了。”

  2磨戏

  “这样想戏,别人看着痛苦,我自己其实苦中有乐。”

  葛大爷患有严重的失眠症。和演戏一样,失眠也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十几年来,他几乎每天晚上都是凌晨三点半以后才睡着。睡不着的时候想什么呢?

  “就是想戏啊,想怎么才能演好。”

  冯小刚观察到的葛大爷,在片场和其他演员最不同的地方是:休息的时候,别人可能忙着聊天,玩手机,打电话,葛大爷则只做一件事:闭目养神。一句话也不说。刚开始的时候,别人都以为他睡着了,冯小刚心里透亮“他这是在琢磨着呢。”

  葛优爱磨戏。

  这回拍《赵氏孤儿》,他和陈凯歌是自18年前《霸王别姬》后的再次合作。拍摄时,每天他还在化妆,陈凯歌就过去找他了“他一走过来,眼睛一亮,一笑,就说又有好主意了。”葛优不自觉地模仿起了陈凯歌的表情,眼睛发亮“他每天都有更好的新主意。我一听,有时候和剧本有天壤之别,但是听着就觉着来劲,演起来也舒服。”陈凯歌也是圈内出了名的爱较劲儿的导演。两个好戏之人在一起,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刚好是合了折子。”

  葛优在《赵氏孤儿》中的哭戏,几乎都是背着拍的。这也是他和陈凯歌在现场“磨”出来的“你注意到没有,生活中的哭全都是有掩饰的,除非你是想闹事的那种,只要是悲伤的哭,全都是避着人的,收着的那种,这次我们就用了。”说到戏,葛优明显情绪高涨了起来“我们刚好合拍。凯歌导演也多次在现场说我们弄出火花来了。”

  在他所出演过的一系列喜剧中,葛优的哭戏或许并没有给观众留下太多印象,但他对哭戏显然琢磨得不少。他说起这么一件事“我看过一个纪录片,妈妈含辛茹苦在深山里边把女儿养大了,后来女儿考上大学,离家去上学的当天,早晨吃完她妈给做的早饭,临走的时候,她妈在洗碗什么的,女儿过去喊她:‘妈,我要走了’,当时她妈在洗碗啊什么的,就是不回头。这个镜头其实连妈妈的表情都没有,但是这一连接起来就成戏了。这个就很感人啊。”

  晚上躺在床上睡不着觉,或者在片场闭目养神时,葛优琢磨的大多数尽是这些事,白天要拍的戏,别人刚送来的剧本,一躺下身,排山倒海地都来了。“这样想戏,别人看着痛苦,我自己其实苦中有乐。你把这个戏演好了,把想法实施了,得到结果了,有时候演了好戏,晚上都想喝酒,就觉着特别舒坦。”

  末了,他还自我安慰似地说,失眠这十多年,都是靠吃药入睡的,以前怕这药对身体不好,后来想想他母亲也吃了40多年安眠药,就有心理暗示觉得这药没事。前几年他还为此看过心理医生,觉得特别有用,医生告诉他使劲睡就会痛苦,所以干脆睡不着就想着不睡。“所以,原来我觉得痛苦的过程,现在就躺着,养神。”

  3练功

  “姚二嘎就是那种人,一演就对。我一看他的戏拍了,就赶紧不聊天去看他演戏去了”

  圈内人习惯性地称呼葛优为葛大爷,或者葛爷。一个“爷”字,是对他今时今日地位的尊重,也是对他演技表达的一种敬意。

  葛优其实没有上过任何专业演艺学校。很多人津津乐道于葛优入行时的经历:1976年,葛优中学毕业之后,到昌平兴寿公社香屯大队插队养猪。为了回城,葛优连续报考多家艺术学校和团体,因为相貌不出众屡次被拒于门外。最终,因为表演了以他自己两年插队生活为题材的话剧《养猪》,他终于考入全国总工会文工团。这是葛优表演生涯的起点。

  在我们的聊天过程中,葛优没有再谈这段经历。但这段经历对他的影响之大,到今天仍然可以看得出来。今天俨然成为“大腕”的他,仍然延续着“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个最朴素的表演理论。演员其实是个离普通老百姓生活挺远的职业,葛优多年来演出的却是最能代表普通老百姓的小人物。他怎么去接近普通人的生活呢?

  葛优的秘诀是:观察。

  以前他去菜市场买菜,有时拎着菜就走不动了,光顾着看人家怎么讲价。偶尔去超市,他会饶有兴致地停下来看别人怎么挑鱼配材料;去饭馆吃饭,他都会留意别人吃饭的样儿,夹菜啊、盛汤啊,每个人都不一样的。“我觉得就是需要多观察。刚做演员的时候,老师说要观察生活,便于自己在小品中练习嘛。我现在不是特别积极了,但是没忘这一点。”说到这里,他的兴头又来了,讲起最近观察到的一件趣事:“有天我开着车,看一男的骑电动车在路上跑着,一手扶着车,一手还拿着手机边发短信,盘着腿,你要看不见,肯定想象不出来。我自己肯定不会盘着腿这么骑车……”乐完,他说,以后拍喜剧,有机会要把这段给放进去。

  很多类似的观察收获,都被他放进了戏里。

  “比如《活着》的一场戏。我发现孩子哑巴了,在灶台上说,‘走的时候还好好的呢’。因为那部戏老哭,所以我在灶台上这段话是含着泪花说的,没哭出来。你不能是只有泪水没动感情。我演这种戏都是用真情实感的,感情真的时候,连你说话的声音都不一样,装不出来的。”这部戏,是张艺谋导演1993年的作品,它让葛优第一次到达了自己演艺事业的高峰———荣登当年戛纳电影节的影帝宝座。

  聊起来才知道,“影帝”葛优,原来也有自己“羡慕妒忌恨”的演员。“我碰过一些这样的人,比如原来和凯爷合作过的姚二嘎,他拍戏的时候,我在这边和人聊天呢,一看他的戏开始演了,我就赶紧说‘等会儿,我去看看他演戏去’。”他口中的姚二嘎,原名姚建国,2001年过世,曾经出演过陈凯歌的《边走边唱》,姜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都不是主角,很多观众或许根本没有留意过这个演员。但这么一个人,却让葛大爷心服口服,“他就是那种人,一演就对,就那么一人,吸毒死了。”

  拍《赵氏孤儿》时,和他对戏的“小赵孤”是第一次演戏。在片场时,每到他演,葛优也在一边看着,又惊又叹地问陈凯歌:“你说他怎么能这么演呢!我真得学学。”陈凯歌说:“葛爷都这年纪这地位了,他还懂得向刚演戏的小孩子学习,这有多难得!”

  葛优曾经说过,50多岁是男人最好的时候。因为以这个年龄的经验和阅历,看人看事的态度,是游刃有余的。很多人劝游刃有余的葛优:不如转行做导演吧。他不是没动心过。十几年前,他和梁天,谢园筹款六万成立了好来西影视公司,这个公司到现在依然存在,他依然挂着个“艺术总裁”的虚职,但他还是没有“转型”。前些年还尝试过做餐馆生意,现在完全不折腾了。甚至,他都不再去想演戏能演到什么时候这个问题,“这个都不由你自己定,不用考虑。有个国外的演员到了90多岁又演一戏还得了什么奖。有可能我到80岁的时候又演了一特牛逼的戏。”谁说不可以?

  (本文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方夷敏 录音整理 何晶 刘杰)

相关阅读
  • 郑少秋剧集开播丁蟹效应再发威 涨停股市开始跌
  • 谢霆锋昔日绯闻女友拍戏投资两不误 炒股赚百万
  • 孙俪晒短发红唇照 网友:像邓超男扮女装
  • 邓紫棋否认与“歌手”总导演不和 称仍有联系(图)
  • 陶喆开跑车带娇妻出游 乱停车引路人拍照
  • 范冰冰曝曾邀小S演"萧才人" 可惜对方太忙
  • 张柏芝黄晓明吃火锅 两人调皮卖萌显友情
  • 吴莎父亲辟谣女儿与刘翔好事将近:还没稳定

    • 上一篇:应采儿陈小春拍搞笑婚纱照 拿放大镜自嘲
      下一篇:大S汪小菲被指明年3月海南办世纪婚礼

      济宁运河畔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来源于注明来“源于:运河畔或www.yunhepan.com”版权均属运河畔网所有,其他媒体可以转载,且需注明“来源运河畔网”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济宁运河畔,济宁信息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全网热点
      • 健康
      • 教育
      • 新闻
      • 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