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国资委的本次土地清查,第一步调查摸底,第二步是在此基础上做到集中管理
上海的国有企业正在迎接一场土地管理的大考。
今年上半年,上海市国资委启动了国有企业土地监管情况的专项检查。检查的重点是全市51家出资单位及其下属4391家国有、国有控股企业土地的面积、性质、地位、应用状态等情况,企业在土地权证管理、转让审批、出租及抵押等方面的内把持度建设和履行情况,以及企业土地操作管理中的违法违规问题查纠情况等。
上海市国资委相干人士对《上海国资》表现,土地作为上海国有企业最可贵的资源,其管理是否规范到位,无论是对上海国企的风险管理还是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安排,这项工作将分两步走,第一步调查摸底,第二步是在此基础上做到集中管理。通过建立动态的国有土地监管数据库,将所有国有企业的土地台账化、档案化,将来,每一块土地的买卖、租赁等都将有迹可循。
据消息人士流露,上海市国资委本次“土地管理大考”目前已经发明的问题包含:有的企业缺乏基础台账和档案,不少土地成为“黑户”;有的台账没有报备团体公司,疏散在下属企业;有的土地已随房产出售或租赁,土地本身的价值未能充分体现,等等。
这项检查工作将持续到9月份。
土地管理漏洞
知情人士告诉《上海国资》,由于历史原因,对于国企的土地管理,存在盲点,从而导致个别国企领导人在土地上大做文章,贪污腐败,成为国有资产流失的一大乱源。
此前已产生的此类案件中,王成明案与范宪案最为典范。
“王成明案和范宪案,都是利用企业转制改制的机会,打着推动企业改革的旗帜,利用国企土地管理漏洞,大肆捞取个人利益。”案件相干知情人士对《上海国资》表现。
王成明在担负上海广电(团体)有限公司(下称上广电)总裁期间,在上海闵行区莘庄工业区“南郊别墅”土地的转让中,通过一系列资本与股权操作,未出一分钱,获利近3亿元。
范宪原任上海华谊团体副总裁、上海制皂团体董事长,通过对制皂团体的下属企业进行的两次改制,逐步将原属国有企业的土地及价值500万元的国有资产装收入囊中。
该人士指出,这两个案件反应了目前上海国企土地管理中存在的两个问题:王成明的问题出在交易环节缺乏监管;范宪案则是因为土地管理权疏散,制度上存在漏洞。
“范宪案中的重要漏洞,是土地的产权和房产权证都在制皂团体的二级公司、三级公司。买卖土地上面的房产,只需要制皂团体的董事长批准就通过了。而范宪正好是董事长,没人监督他。”该知情人士分析说。
专家认为,不少现有上海市国资委下属的企业团体都是由本来的行业管理局转制而来,团体层面的管把持度尚在完善之中,没有建立土地管理的基础台账和档案,如果土地管理权在下级公司处理,上面可能基本就不知道,甚至无从查起。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