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同样的高房价,中外年轻人作出截然相反的选择。在过去3年中,英国首次购房者的平均年龄已由33岁上升至37岁,日本和德国为42岁,美国首次购房年龄也达到30岁以上。然而,链家地产市场研究中心与光大银行新近合作完成的一份报告显示,北京首套房贷者的平均年龄只有27岁,比发达国家要快一代人的时间。 为了一套房子中国人可以透支几代人的财富,不在乎大半辈子为地产商和银行打工。房子在中国已经不再单单是一个住所,它是婚姻的前提、个人能力的体现、未来安全感的寄托,买房年轻化折射出的是我们全民的心态和整个住房体系的漏洞。 年轻人着急买房的N个理由 27岁不买,40岁还买得起吗?北京的年轻人如果在27岁的时候不能赶紧买房子,绝大多数人在40岁的时候会更买不起房子。因为我们的收入永远赶不上房价的上涨速度。———网友“大炳” 没有房子,小孩怎么上户口?老是和国外比,有意义吗?国外可以自由流动,没有户口限制。而在北京,没有房子,小孩子怎么上户口,怎么读书?———网友“准妈妈79” 女方要求有房才能结婚女方要求男方有房才能结婚,而美国和欧洲国家的年轻人在结婚时普遍没有这样的要求。———网友“sun-yuepingso” 不早买房,早晚连租房都租不起在中国,房价一年翻一番。不早买房,早晚连租房都租不起了。———网友“wxy690so” 人家国外有足够的廉租房再说了,中国27岁买的是什么房子?二室一厅只能算是apartment(公寓),不是house(房子)。人家美国人42岁买的别墅,那才叫house。———网友“zhangfengyu” 手里有房,心里不慌对我这样的外省青年来说,有一间不大的小屋,我在这个大城市中会感到心理踏实。———网友“丝丝” 年轻人过早买房折射了什么 丈夫没房子,妻子面子挂不住在当今的中国,婚姻变得越来越物质化。无论一个女的多么自信,但如果自己的男友或丈夫没有房子,那她就挂不住面子。 ———上海政法大学女性研究中心主任陈晓敏 买房结婚是病态畸形的社会现象即使在高收入的华尔街,绝大多数人也都是到35岁以后才会开始考虑购房问题。中国大学毕业生省吃俭用、东拼西凑就为了买房结婚是非常病态畸形的社会现象。———易凯资本CEO王冉 可怜今天的年轻人纠结拧巴,理想竟然是买房! “60后”当年每人每月定量2两油、半斤肉、5个鸡蛋,大学食堂一冬天只有三个菜:熬土豆、熬白菜和土豆熬白菜。过年才有新衣服,人人都骑老破车。我们那时不但不痛苦,而且无比快乐、无忧无虑、清新自由!———音乐人高晓松 年轻的一代,相当浮躁想当年,我1986年大学毕业,哪儿来的自有房产?上世纪90年代初,房价是便宜,但那时的人买得起吗?可那时的人也不见得天天在骂爹骂娘,也照样结婚生子啊!———网友“niwenlinso” 并非自古英雄出少年而是:1、中国的租房体制不健全,房主可以为所欲为,不守游戏规则,随意掣肘租房者;2、中国父母在子女成年后依然自愿资助;3、被中国房市洗脑,误以为中国房价只涨不跌。———童话大王郑渊洁 算算过早买房的成本账 买房透支的显然不止是一代人的青春目前国内年轻人买房多数靠父母,更多的父母混了几十年都无法给孩子买套房。———网友“宅笑” 过早买房影响个人发展大多数年轻人都有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一旦贷款买了房,其职业规划就必须要进行修正。我们看到很多年轻人因买了房而放弃了对自己来说是转折点的发展机会,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个人发展。———财经评论人吴其伦 如何让年轻人不着急 德国模式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德国自有住房率为42%,租赁住房率达到58%,年轻人中77%都是“租房族”。目前德国的房价十多年保持不变的奇迹,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模式。———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曹建海 地产大佬多大买的房? 任志强:40多岁才分到住房至少我是40多岁才分到住房(此前只能啃老了),近50岁才用房改的方式变成了拥有住房资产财富,房改之后房子才属于自己。 王石:44岁买了第一套住房1995年,44岁买了第一套住房,因为我已经把个人的事业同深圳联系在一起。10年之后,我更换了第二套住宅,购房款是自己的储蓄加银行按揭。(北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