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被业界称为“新国十条”的房地产调控新政正式发布。新政至今已百日,但大众等待的“巨变”并未如期而至,与历次调控后的楼市表象一样,这次同样上演着成交量迅速下滑、价格依然坚挺、土地市场急刹车、各主管部门频出细则、开发商向媒体大倒苦水等惯例戏码。然而,在住建部明白表态调控依然持续的坚决回应中,中国楼市似乎还是在等待着什么。
在新政后100天这一时间节点,搜房网消息中心百城联动推出系列策划——《2010房地产新政百日观察》,全面展现新政百日楼市百态,寄望为业界和购房者断定房地产未来发展方向供给借鉴。
为了反应最真实的楼市声音,记者采访了搜房网网友,我们来看看他们对新政的见解。
高天宇:政府出台新政是为了克制部分一线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现在来看,目标达到了。以北京为例,新房有个别楼盘呈现折扣,二手房广泛降落20%。可以说是后果明显。但应当看到,目前北京租房市场呈现了异常的繁荣,可以说是火爆,(前些天回龙观一个一局,每个月2000元的价格,竟引来尽10家租客,房主意此,竟采用竞拍的方法)通州一些一居的房子,每个月都是2000+,很多人反应都要租不起房了。
那么这么来看,史上最严格的政策也只不过是治标不治本。试想,租房是刚需,租房价格漫天飞的时候,老百姓怎么办?政府又该如何?
从实际的做法看,政府应当加大保障性住房的建设,目前建的是在太少,而且太慢,慷慨居建了3年了,期间购置者租房子花了多少钱?而且保障性住房只局限北京人,这是不公平的。是政府要见临时的廉租房,听说还让除了有背景户籍的人受益,但即使这样,人们每天租在10平的临时性的,不是自己的小房子里,有幸福感吗?公平的阳光照射到他们了吗?
本人看法,政府要想真正治理房地产市场,首先政府收益30%的土地收入是基本,如不治理,房价不可能降落。其次是开放商的暴利,要知道国外的开发商的利润只是5%-10%,但中国呢?这两项不治理,房价不可能下来,而普通百姓永远也买不起房。
不妨学学国外,大批的建设保障性住房,让普通百姓,居者有其屋。而让商品房成为一种奢侈品,哪怕北京的楼房均价是20万一平,它有市场,就证明有需求,这是市场经济。从而政府的税收也会增加,但政府看到房地产繁荣和拥有大批税收的时候,也要想到,它会有崩盘的那一天。但无所谓,只要有供求,就有市场。这样百姓有自己的房子,社会游资有操作的处所,岂不是更好。
我要有钱,就会先寻找心仪的二手房,然后再等半年。
但一手房价格不降,房价不会有大变更。因为在金融危机那么严格的时候,开发商们都挺过来了。之后楼市又是暴涨,他们不缺钱,政府应当治理的是土地出让金,和开放商的暴利,不应总让百姓埋单。
新政推出后,北京房地产市场上呈现的成交量下跌、楼盘打折等现象很正常,因为人们已经习惯政策决定房价了。
未来北京房地产走向,除非个别资金不行的开放商会挺不住,大部分的都不会降价。降落的也就是二手房,因为他们是属于散户,不集中,变性大。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