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至今,房地产新政已出台百天,在这三个多月里,房地产市场呈现了哪些变更?央视评论员杨禹在《朝闻天下》评论中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前一个阶段有不少传言说房地产的调控可能因为对中国经济的担心而放松。但是我想经过目前的观察,应当会做出这样的一个有共鸣性的断定,房地产调控新政不会拖累中国经济。
会导致降价的诸多因素已基础凑齐
推荐浏览最新世界消息大图精选 经典震动(组图) 热钱伺机回流股市楼市 中国牛源广泛缺乏 肉牛危机乍现 财政部:房产税改可考虑差别税率 中国3000家族财富榜前100名榜单 平深恋重大进展 碧桂园一蹶不振 邓小平生前对李连杰批示揭秘(图) [微博]吴晓求为何力挺中国造航母 杨禹谈到,经过这一百多天的观察和大家的讨论,现在最少两个方面,我认为可以达成一个基础共鸣,第一个是对导致房价降落的很多因素现在基础上凑齐了,到底需要哪些因素呢?其实无非就是这样几个。第一个我们看到本来一些手里拿着房子的投机者,他有想把这些房子抛售的愿望;第二个,三个月过去了,现在开发商的资金流基础上快要供给不上了;第三个下半年大批的新房供给即将上市。有这样几个因素,我信任大家对房价目前和接下来的走势会有一个清楚的断定。
第二个形成的共鸣也是我们共同的断定是什么,就是房地产业的理性降温并不会拖累中国经济的正常发展。前一个阶段有不少传言,说房地产的调控可能因为会对中国经济的担心而放松。但是现在经过观察,大家应当会做出这样一个共鸣性的断定,就是它不会拖累中国经济。房地产的调控也远远没有到放松的时候。
要站在调节收入分配的高度看新政
国务院在谈到这一轮房地产调控,谈到目标时候,都说是为了遏制部分城市房价的过快上涨,但实际上我感到这是非常严谨的做法。对于宽大大众,预期和社会的需要来说,不仅是要让前一阶段部分的城市过快上涨的房价,让它结束上涨。而是要通过这一轮的房地产新政,使得我们全部房地产业的结构和基础的制度变得更加合理,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不仅需要让房价变得更加合理,还要让我们的制度变得更加完善。这个制度其实是两方面,一方面是这一次房地产调控当中非常重要的,同时也容易被大家疏忽的一个方面就是借着这一段的努力,我们开端进一步地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保障房建设的制度。大批的保障房在制度的保障之下,开端逐渐建设,并且有一个持续的建设的预期。第二个是对商品房,对开发商的行动开端有了更多的制度性的束缚,这种束缚不仅是要让目前的房价变得合理,还要使今后的房价有更大的可能长期存在在一个合理的空间之内。
另外一个方面,新政百日之后,接下来恐怕还要持续去解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当中的很多深层次的问题,它开端让我们要站在一个调节收入分配的高度,来看待这一轮的房地产新政,因为它正在使我们的房地产开发的行动和买房的行动,从一个投资品特征为主导,回归它一个花费品特征为主导。再有一个,我们会看到房地产开发企业,也正在这样的调控压力下逐渐完成了他们自身发展方法的转型。而我们中国经济也开端摆脱过去曾经呈现过的跟房地产业之间一种直接的因果捆绑,房地产业发展,我们中国经济就向好,房地产业一冷,我们中国经济就会受到拖累。这种局面我信任以后不会长期呈现,最终我想我们全部房地产的调控,是为了让我们这个社会形成一个更稳固、更有发明力、更加合理的收入分配的局面,无论是一次分配还是二次分配。最终都是让我们这个社会当中的大多数,找到自己在收入分配当中最合理的获得收入的一个良好的道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