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100万元的总房款,这算是我们能蒙受的价格了,赶紧买吧,兴许下期再开盘可就要涨价了。”等候了一整天,晚上9点,小李夫妇俩终于买上了一套万科长阳的两居,虽然户型已不算太好,但作为婚房还是够用了。
张望、量跌、等候、价降、出手。每一轮的楼市宏观调控,购房人总是试图在供需的胶着博弈中,在价跌的最后关头“抄底”出手。可这一轮的新政,虽然新房市场从总体上还是“居高临下”,但出手的举动却在7月提前到来。万科长阳半岛、保利茉莉,持续两周,北京远郊区呈现了两个“日光盘”,销售进度表前“簇拥而至的人群”和网签“红彤彤一片”,似乎也在昭示着一轮更为宏大的购房热情。毕竟谁在“跑步入市”?刚性需求、改良性需求,抑或是投资投机客?本报记者特意访问了几个楼盘现场,试图勾画出入市人群的蛛丝马迹。
购房人群:刚性需求
入市比例:50%-60%
在金融街的某国企上班的李先生,毕业没有一年就结婚了,一直和老婆在单位给安排的一间员工宿舍里“蜗居”了两年。今年,李先生把孩子提上了家庭的议事日程,单位的宿舍眼见是再也挤不下了,两周前,他便用公积金贷款,在新里西斯莱公馆买了一套100平方米的两居,总房款190万元。“一直都想买房,但一直都感到房价太高而拖着。如今,我是不得不买了,大兴虽说离单位远点,但直通地铁,交通也还算方便。趁着价格还没涨回两万每平方米,赶紧订一套。”
在接连几个的热销盘开盘现场,记者都看到了不少像李先生这样的年轻人,为了结婚或者是自住,买一套小户型的房源。一直在大兴区域开出租车的一位师傅就告诉记者,最近一个月,他经常拉着二十八九岁模样的小年轻,去黄村周边的几个楼盘爬房,一聊天,都是刚性需求。豪尔斯企业董事长李小宁也告诉记者,随着房价的不断松动,前段时间被高价克制的刚性需求将渐渐进入楼市,目前至少占比50%左右。
对于未来房价的走势,北京市统计局的一位处长“感到下跌的空间有限”,“看看身边的外地大学生,这些刚需将使北京未来的房价得到有力支撑。”这位长期统计房价的官员同时表现,随着宏观调控具体政策的细化,刚性购房者的入市,不会导致房价非理性反弹暴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