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国家级电视台最近持续数天播放了多期多集的房屋空置情况的节目,其中许多是记者们的亲身经历与有录像证明的户外调查,并且媒体有充分的权利将自己的调查做成节目,在更大的视频范畴内播出。
但我很奇怪的是为什么专业的房屋管理部门和建委系统不去做专业的统计,却让非专业的媒体记者用非常不专业的方法去“明察暗访”呢?为什么不是广泛的或分区的抽样调查,而是只在特定的某个楼盘进行调查?……记者们完整有理由为自己的非专业才能和人力、财力辩护。但同样,社会也有理由不信任这种非专业的统计与调查,甚至可以认为是有偏向性的进行的调查并故意发明一些概念含混不清的表象以支撑自己想表达的观点。
什么是空置?国际上有许多案例可以证明,阐明至少有两个定义相对统一的概念:一是按当年的竣工量与销售量盘算出的空置,指当年竣工而非销售的库存量,这个空置显示的是一级市场的供求关系。我国的国房景气指数统计中的空置率通常是指这一数据,并显示现房可供销售与期房可供销售之间的差别;二是按全部存量盘算出的整体空置率,各国大多用此数据盘算整体市场中的供求关系。大多数以一手市场为主的国家多会有两个统计,大多数以二手房市场交易为主的国家则通常以后一个空置率为主统计。后一个整体的空置率是不管租与购而是以是否应用为盘算条件的,而前者则是以生产销售或生产类库存概念为盘算条件的(类似于工业产品的库存)。
但不管是哪一种空置的统计中都没有现行这家电视台报道的这种以个别楼盘为主的调查与统计的方法。因为这种统计没有前两种统计中的任何基础和可比的基数。
我还一直奇怪为什么这些记者不去调查北京的世纪城、富力城这种入住时间较长的成熟社区,而要去调查那些生活条件尚未成熟的小区呢?请问又有哪个小区不是在建成之后几年才让生活的配套齐全并使入住率大大进步的呢。
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中确实有相当一批有第二居所(包含二套房以上),这个比例高达9.5%,略高于美国的比例(重要是户籍限制与异地工作条件限制作成的)。
如果按城镇家庭户数盘算出这些第二居所占领的房屋总量约为2320多万套,其中约1160万套用于出租、偶尔居住和其他用处了,这也是个很大的数量。但要按空置盘算则要扣除用于出租和偶尔居住的房屋,就只有230万套左右。这虽然是个很大的数量,但再加上2—3倍的数量也是低于香港的空置率的,低于大多数国家城市中的空置率。
假定以香港的城市空置率为标准盘算,以北京同样住宅总量为基数,北京的空置房屋约为3 .5亿平方米乘以6.8%为2380万平方米左右。如把各种驻京办事处、驻外流动人员的住房因素盘算在内,大约应有3500万平方米空置。同样按记者们调查的情况盘算,那么至少要有约35万套以上的住房空置,至少要有8750万平方米以上的新建小区保持40%以上的空置率。大约等于北京6年的住宅竣工小区都保持着40%左右的空置,或者说约有两年以上的全部住宅竣工量没有人居住。而这是不可能的。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