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关于中国银监会请求银行做新一轮压力测试,内容包含住房价格下跌60%的极端情况的消息,成为了社会的热门话题。
据查证,该消息来自彭博社的报道。报道称,监管当局请求,在一些前期房价过度上涨的城市,银行要将房价下跌50%-60%的最恶劣情况放在压力测试当中。在随后银监会召开的消息发布会上,对于房价下跌60%纳入测试范畴的消息并未否定。
一石激起千层浪。面对这一消息,社会人士纷纷发表见解,有人认为,如果房价真的下跌60%,将能有效地遏制炒房、解决大多数人的居住问题、利于国家的产业调剂等等。但是笔者却认为,这将带来市场的崩盘,不仅不能给居住者带来实惠,也将给经济发展带来宏大的打击。
笔者发出这样的观点,首先是基于对金融安全的考虑。以北京为例,去年北京市二手房成交近28万套、新房成交近12万套,总计40万套左右。按照市场的一般规律,在这40万套中有近80%的房屋是用银行按揭购置的,那么仅去年北京市的按揭购置套数就达到了32万套左右。按照每套贷款100万元来盘算,贷款范围将达到3200亿元。在银行系统中一般将申请按揭贷款的前3年称为高危险期,在这3年中,购房者一般偿还的均为房贷的利息,也就说并为开端对房屋的本身价值进行支付。那么一旦房价真的下跌60%,将呈现大面积的逃贷现象,因为这时购房者用于支付按揭的开销,已经远远大于房子本身的价格,还不如停贷,再重新购置一套房产。
同时,如果房价真的下跌60%,房地产市场将面临着崩盘的危险。以目前在京热销的某项目为例,其均价为1.3万元/平方米。去年该地块取得的楼面价格为5726元/平方米,按照目前北京市精装修住宅2000-2500元/平方米的建安成本盘算,再加上营销、运营、缴税、贷款等费用,那么该项目标成本就应当在9500元/平方米左右。如果房价真的下跌,那么开发商的项目不仅没有盈利还面临着巨额的亏空,将直接呈现退地风潮和烂尾潮的呈现,银行的贷款将面临宏大的风险,而且也将直接导致政府财政和税收的锐减,同时也将导致城市建设发展的速度放缓。
因此笔者认为,真正解决目前的居住问题,应当着手加大保障房的供给力度,下降申请标准,让住房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区离开来。住房市场由政府经营,用于解决大多数人的居住问题;而房地产市场将为少数高收入者服务,走彻底的市场化道路。(赖大臣)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