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租赁房”——此轮楼市调控政策不同以往的着力点之一。按照新出台的公租房政策,住房保障方法将从过去的以售为主转向租售并举乃至以“租”为主,范畴从少部分最低收入人群扩大至收入中等偏下的住房艰苦群体,一些地区将外来常住人口也揽入其中。
公租房的从无到有、积少成多将对住房保障乃至全部楼市带来深远影响。人们关心,这一面向“夹心层”的“中国式公屋”,能否补足保障房的“短板”?
能否转变“重购轻租”观念?
“租房的人多了两三成,租金涨了约一成。”上海中原地产闵行区七宝门店的业务员24日告诉记者。统计数据显示,当楼市遇冷之际,北京、上海等地的房屋租赁市场却呈现了量价齐升的现象,部分所谓的刚性需求,正“转购为租”。
在上海某公司工作的白领朱豪的心态颇具代表性:“国家推出公租房,对我们这些买不起商品房的中等收入者来说是个好消息。现在房价这么高,我想很多人可能由此会转变观念,愿意选择长期租房。”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