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中房协副会长朱中一在海南博鳌的一个会议上流露,中房协已多次“上书”国务院,建议暂缓出台新的压缩性房地产调控政策。(8月13日《21世纪经济报道》)
4月中旬新一轮楼市新政出台前就争辩、争议很大,一场关于楼市调控的激烈博弈已经展开。以新国十条出台为标记的楼市新政出台后,被称为史上最为严格的楼市调控政策,表明中央调控楼市的决心已下,而开发商及其代言人的“复辟”之心仍然不逝世。不是老诚实实、原底本本、不折不扣履行新国十条,而是寻找种种借口、制作各种舆论、抓住各种机会,利用自己的强势地位和话语权弱化最严格的新政,放水新国十条调控政策,到处招摇撞骗放话楼市新政到此为止,有些政策可能被收回和取消,捣乱百姓对楼市预期,甚至公开抵触、对抗楼市新政。开发商的目标在于拼着老命保护其暴利,其代言人目标在于通过谄谀开发商,争取其一点施舍。
不可否定的是,4月中旬新国十条出台后,国际国内经济确实产生了一些变更。金融危机还没有彻底远去的情况下,产生了迪拜危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以及世界经济复苏呈现停止甚至二次探底的迹象已经显露。中国作为世界经济舞台的重要成员,这些危机不可能没有一点影响。最大的影响在于对中国恢复中的出口带来了新的挑衅。同时,国民币汇改的重启、部分产品出口退税取消都对出口造成影响。国内投资压缩、信贷压缩、消化过剩产能等使得对投资依附依然大的经济增速受到影响。国内花费启动尚需时日,有种远水不解近渴的感到。再者,今年以来的历史罕见的洪涝灾害、低温高温的极端气象,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宏大艰苦,农作物和农副产品收成与往年相比不乐观。中国在转型的要害时代遇到的内外调控和环境不十分幻想。
以上这些都客观上给中国经济带来变数。但也成为一些利益团体、开发商及其代言人强烈请求放松楼市调控的口实。这不,作为房地产企业利益代言人的中房协不打自招的流露:“已多次‘上书’国务院,建议暂缓出台新的压缩性房地产调控政策。”纵观其理由,实在不值一驳。什么“在目前的调控新政下,房屋交易量在迅速下滑,土地购置、开发投资等指标均在降落,房地产高低游产业亦受波及;加上今年宏观经济的不断定性。”“从而带来了房租价格的迅速上涨。处所土地财政降落,进而影响到了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的进展。”云云。
事实是,7月份全国房价涨幅仍然在两位数,像北京7月新建住房价格同比上涨20%。据不完整统计,仅7月份以来,全国著名房企投向土地市场的资金已经高达300亿元,其中二三线城市成交量明显,高于一线城市,而国企再次成为拿地主力。就是在房价飞涨、地王频现、处所政府土地出让金大幅增加阶段,又有多少土地出让金用来建设保障性住房呢?至于对经济的影响,楼市调控是中国经济转型之必须,楼市调控就是为了中国经济未来的稳固、持续发展而做出的重要决策。针对中房协的建议,著名经济学家樊纲的答复一针见血:“不要拿房地产投资降落影响GDP来恫吓人。”
遇到再大的艰苦,房地产调控都不能有丝毫动摇,房地产调控措施绝对不能暂缓出台,这是中国经济转型的题中之义。目前最起码要把新国十条里还没有实行的调控措施尽快实行落实,比如:税收政策手段等。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