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10天的上海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的实行看法征求看法稿期13号在市民热议中结束,收到市民发表看法300多条,入驻条件和社会监管成为看法焦点。
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看法是本地人外地人一视同仁。中央的党校教授周天勇建议,入驻条件要明白,门槛要清楚:如规定交税几年,但一些申请人的收入基本达不到税收的起征点。另外,外来人要在上海工作几年,上海要设坎限制,要真正让低收入的人享受,不管是外来人,还是本地人,都要一视同仁。
政府要在计划建设、环境的配套方面投入必定的精力,不要把公租房变成贫民窟。同时,建设的范围和财力要相适应,标准要适当。上海市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徐益超建议:公租房申请对象的居住条件请求差别性比较大,政府在筹集公租房时要考虑房源的多样性,建议套均面积可以适当放宽,并按照不同人群进行细分。
如引进人才类公共租赁房的套均建筑面积可适当放宽,以满足不同层次的生活需求;其次是发展公租房要进一步摸清情况,使公租房与经济实用房建设、廉租房供给合理连接。公共租赁的住房在目前上海的住房条件下还是个稀缺资源。要解决大多数城市常住人口的阶段性居住艰苦问题还有待时日。所以在公租房的实行过程中,必须做到“三公”,形成阳光下的运行的透明机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