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照各方经验教训,新浪对微博进行了“一步到位”的架构搭建:架构的复杂程度,不是针对几千万的用户量级,而是直接考虑与现有门户网站近4亿的用户范围做匹配。
从明星到草根
随着微博的上线试运行,新浪内部掀起了一场大张旗鼓的“拉博”运动。“连曹国伟、陈彤(新浪网总编)都有量化指标。内测阶段,我们想找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人,让他们试用产品并供给看法。”纪芸说。新浪高低大约800人参与了“拉博”运动,目标包含亲朋好友和名人,之后注册权限很快放开。在这种传销式的拉动之下,1月26日正式公测前,上博人数已超百万范围。
拉明星做实验的“小白鼠”是新浪惯用的伎俩。承袭博客推广经验,明星再次成为推动微博人气快速上升的强有力手段。接近180万的“粉丝团”范围,令二线影星姚晨名声大振,跃升为“微博女皇”,这使微博的社会效应初露端倪。
“微博的价值在于其全新的传播方法。在微博上,你可以直接@任何人,比如@韩寒,不会有任何信息的衰减。” 纪芸讲这番话时脸上泛着由衷的高兴。所谓@,就是转发。她认为,论坛是小众的,博客传播重要依附于后台编辑的推荐,而微博最强盛的处所在于裂变式的用户主动转发。
由此,微博具有了“个人媒体”的概念,个人可根据爱好转发,人人都可成为编辑。
“它是一个全部公开的平台,信息传播是几何裂变式的—我可以传到我粉丝,我粉丝可以再传播到他粉丝;同时信息的传播是可逆的,因为他的粉丝也可以跨过他跟我交换,即使我们两个没有任何的‘关注’关系。”
如今,在淘宝上已呈现数十家公开贩卖新浪粉丝的商家。每加注10个“粉丝”的售价为1元,偶尔还有店家打出“赠送评论”的促销战术,这些正是微博价值在社会发酵过程中的变态反应—“粉丝超过一百,你就像是本内刊;超过一千,你就是个布告栏;超过一万,你就是本杂志;超过十万,你就是一份都市报……超过一亿,你就是CCTV了!”
与假粉丝的战斗,成为新浪微博运营的一项惯例工作。“我们也派人卧底,假装去买。另外通过数据分析,同一个ID,粉丝数增加异常的,我们就直接删除ID 。”一位新浪微博运营的内部人士向本刊记者流露,目前有些明星确实存在购置假粉丝的嫌疑。
网民的发明力令平台搭建者也出乎意料,“很多事情都不用我们领导,他们就主动去讨论。”纪芸说。她举例说:“刚开端用户只发表个人语录, 但后来有人转发他。第一个人说‘我围观’,第二个人会说‘我静静地围观’,第三个人会说‘我参与到大众围观’,第四个人会说‘围观以后飘过再回来围观’,第五个就说‘我是打酱油的’……”在纪芸看来,用户的转发和评论兴趣就在这样的发明性表达中被自我激发了。
飞象网CEO项立刚认为,随着更多普通用户的进入,微博会呈现去中心化的偏向,名人虽引人关注,但更多的普通草根可以形成很多新的小圈子。而这正是新浪期盼看到的局面。
无尽的公测
“我们的用户是千万级,每天发贴量是百万级,用户数的增加是‘打着滚的’……”从去年8月开端内测到今年以来的公测,10个月过去了,尽管人气迅速攀升,但新浪微博至今还不是一款正式上线的产品。
“公测身份将会无穷期延伸下去。”一位接近新浪管理层的人士向本刊记者证实,2009年夏天,曾有某中国互联网产业主管部门提出“微博产品的上线也应履行审批准入机制”。在相干管理措施未出台前,各网站的微博产品只能以“公测”身份进行试运行。
触发监管层的警觉在情理之中。无论是互联网公司还是监管机构,对微博这种全新产品,还需要观察摸索期。新浪也着实花了一段时间,才将对微博的懂得从社区属性向媒体属性过渡。目前,新浪微博事业部负责人彭少彬已将微博定位为“社会化的媒体平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