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微博在最初的试运营阶段,一直处于“既要拉人又要限制”的抵触之中,原因也是对微博可能产生的“危险性”有所顾忌。
“做一个听话的乖孩子”—是每一个在中国运营互联网的企业首先要做好的事,而新浪以每天五六十万篇文章发布及3亿多的日均用户浏览,更深知树大招风的道理。
2009年10月,为了保护刚刚萌芽的微博产品,新浪不惜采用最严格的监管等级,发言中但凡带有对政府嘲讽不敬的内容,都会见对直接封杀用户注册ID的危险。
“微博的风险非常大,因为它不再是点对面的传播,而是病毒式的传播方法,因此所有环节上都得设岗。”上述接近新浪管理层的人士向本刊记者披露,微博运营团队每天都会针对当日的删贴进行开会讨论,“一条条地核对”,遭遇删贴的用户将会被永久性列入“高危名单”。不过,该人士亦向本刊记者证实,十个月后的今天,新浪微博的删贴标准已经放得很宽,删贴比例微不足道。
盈利模式围城
微博能否成功推动新浪从单一资讯类门户、靠广告收入为主的商业模式,实现以“互动交际”为核心的模式转型?
成立于1998年的新浪网,于2000年末成为中国首批获得消息业务资格的民营商业网站。美国“9·11”可怕袭击事件,使新浪的消息频道全天流量(Page View,简称PV)爆增至8000万,更令新浪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消息超市”模式一举成名。
此后四年,新浪持续依附该模式,以不断扩大的用户数(UV)和PV吸引广告投入,广告在公司收入结构中始终盘踞主导地位。后来虽也尝试发展邮箱、搜索、游戏等产品,但最终都难以取得盈利模式上的突破;而从传统媒体购置消息的成本则在日益攀升。
2010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广告营收依然盘踞本季新浪总收入67%的份额。在该财季的事迹阐明会上,有分析师向曹国伟提问,何日可以看到微博的商业价值?曹国伟表现,“随着微博用户增多、范围足够大,相干的广告系统会得到发展。”
2009年秋天,新浪终于完成了管理层的MBO,决策效率进一步加强。2010年3月,新浪将本来的产品事业部经过整合和扩充,改编为如今的新浪微博事业部,全部运营团队目前已有200多人,包含技巧、设计、运营、以及市场等不同分工,但纪芸称,这个数字还远远不能满足微博今后实际开发运营的细分需要。
据本刊记者懂得,新浪管理层认为,微博要想获得广告收入,尚需必定时日来扩大平台范围和教导市场,积累足够的用户和广告主的参与。当下最重要的工作是“下降门槛、发动合作伙伴”。“下降门槛就是要增加各种可以进入微博的渠道,包含应用渠道。”纪芸介绍称,新浪微博正在与百度、土豆、大众点评等其他网站,合作开发内容信息的“一键转发”功效。微博的定位也似乎要从“信息平台”向“互联网服务平台”过渡。
“我们盼望将来微博像QQ一样,会有一些个性化定制功效;微博目前有三成流量来自手机,这是要利用的资源;此外,在微博上还可以玩淘宝……”纪芸试图为本刊记者列举各种微博潜在的商业模式,但这些都还在想象阶段。“如果只是攻下‘白领’市场,基本没有意义,我们现在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把它变成每一位普通老百姓都要用的东西。”一位新浪网内部人士对本刊记者称。
而在谢文看来,中国在Twitter兴盛三年之后才跟风效仿,在时下爆发出一种“畸形的繁荣”,这充分辩明了时下中国互联网企业的注意力“只集中在赚钱经营、进步品牌著名度”的环节上,而缺乏真正的创新。谢文评价说,目前以新浪为首的门户网站对微博的商业价值得思考还相当零乱和表面。 Facebook和Twitter提倡的开放平台嫁接于新浪这样的门户网站很别扭,“目前只是增加了原有平台的粘性,完整谈不上商业模式的复建”。
即便是鼻祖Twitter,仍备受盈利模式的困扰。Twitter当前营收重要来自付费应用其数据的公司,例如微软。2010年4 月,Twitter发布推出广告平台,企业用户可购置特定的要害词,在用户对该要害词进行搜索时显示相干广告。该项目成为公司运营四年来将微博免费服务转变成盈利业务的首次尝试。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