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本刊记者 靳志辉
它拥有显赫的出生,也拥有可以匹敌QQ的人际网络,但仍逃不出跨国互联网巨头无法在华成功的咒骂
如果不是传出网易将代替上海联和投资,接手其持有的MSN中国50%股权,在风起云涌的中国互联网界已经很少有人会论及这样一家头顶微软光环的合资公司。
成立五年以来,MSN中国从未真正跻身一线。就像所有在华跨国互联网巨头一样,总部的多层级管理、不够器重、不能变通中国国情等理由,很容易被用来说明它们为什么如此难以复制在美国的光辉。而所有这些大牌在甫一入华时,都曾雄心万丈。雅虎曾是全球互联网的顶级门户,在中国却先后败于新浪、百度;谷歌初入中国市场即拥有大批忠诚拥趸,对中国国情却始终水土不服。
MSN的故事几乎如出一辙—早在1990年代中期,微软就将MSN业务带到中国。数年蛰伏后,中国白领群体的“井喷”使MSN在中国的用户数达到巅峰。因为颇受诸多中国白领用户青睐,一度令腾讯视为亲信大患,但数年经营不仅未有突破,反而市场份额日见萎缩。
一个与此相呼应、却鲜被外界关注的事实是,任职微软10余年、2002年4月起开端担负微软中国MSN事业部总监的罗川,手下团队一度不到10人,最为难时只剩下他本人和一个秘书。身为微软中国最“安闲”的高管,罗川甚至天天靠打高尔夫度日。听闻美国总部有人来考核中国在线业务时,罗也曾高兴不已,但旋即又无奈持续每天流连于高尔夫球场的日子。
直到2005年9月,微软与上海联和投资各出400万美元、各占50%股权成立上海美斯恩网络通信技巧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美斯恩”),负责MSN即时通信、门户网站、搜索和无线增值服务等业务,MSN在中国才有了真正成型的团队。但两者的“合作”格式不久后也即被打破—2007年起,MSN中国从未结束“折腾”,包含本刊接触到的众多消息渠道均指出,其几乎与百度、九城、网易等所有称得上“名流”的中国互联网公司商谈过合作,“基础都谈到必定程度,但都没能谈下去”。
“散伙”的动力并非来自微软。
一位前员工用“安稳”形容上海美斯恩五年来的事迹表现。从营收来看确实如此,2005年其收入不过3000多万国民币,2006年迅速增加到1亿,2007年达到1.7亿,2008年增速放缓,约为1.8亿,2009年的事迹,据知情者流露,并非某投行估计的 5000万至7500万美元,而是2.3亿元国民币左右。“如果考虑到MSN中国仅有百余名员工,以及初始资金不过800万美元,这样的事迹在中国互联网企业中堪称优良。”曾任微软在线业务全球高管的现PPLIVE总裁陶闯对《环球企业家》评价道。但相对人均高营收,上海美斯恩的利润却不如人意,始终处于略亏或微利状态。财务投资者上海联和投资无疑对此并不满意,断断续续却从未结束寻找接替自己的下家。
2007年下半年,微软确实与九城草签了合作协议,但因“某种原因”协议未能履行。更为具体的说法来自一位不愿流露姓名的MSN中国前高管,据称当时上海联和投资开出两亿美元高价,而九城仅愿支付一亿美元。另一消息人士则表现,上海联和投资过去几年心思不定,时而想出售手中上海美斯恩的股份,时而又认为再等等可能会更赚钱,以至于有一两次交易已接近达成,却又忽然决定不卖了。
事实上,美斯恩的真实盈利才能并非如此不堪。据原微软大中华区MSN事业部总监兼上海美斯恩总经理罗川对《环球企业家》流露:MSN中国的广告收入长期持续盈利,之所以微利甚至亏损是受搜索业务的拖累。这一情况与此前若干年微软搜索引擎业务在全球遭遇的局面十分类似,而这也决定了MSN中国下一步突围方向。
此次,本刊从接近网易的渠道获知,其与微软中国商谈的是包含必应搜索(Bing)在内的全面战略合作。复燃的旧情或许是三年来同一故事的延续,但背景却产生悄然变更。首先,微软与雅虎在2009年7月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对抗谷歌在搜索和互联网广告市场上的霸主地位。有消息人士对本刊表现,双方的战略合作将在中国落地,但具体情势尚不明白;其次,谷歌退守香港在中国互联网市场引发变局,在搜索方面野心颇大的微软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天赐良机,据传负责微软搜索业务的在线业务部门总裁陆奇今年3月曾再度来到中国,目标正是与网易洽谈合作事项。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