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佳
电影广告市场正浮现两家独大的局面:晶茂传媒和央视三维,双方面对面PK的机会越来越多。
“未来成败的要害,除了模式,还是模式。如果我们先找到了,我们就赢了。竞争对手先找到了,他们就赢了。”说起公司未来的发展,陈震宇坦言能否找到新的发展模式决定一切。
陈震宇,晶茂电影传媒公司(以下简称“晶茂”)董事长。在刚刚过去的6月,晶茂迎来了新的注资方:搜狐畅游。
晶茂是一家业内新秀,以经营电影放映前的贴片广告起家。目前国内的电影广告市场,正浮现两家独大局面。一家是江南春带领的分众旗下的央视三维电影传媒团体(以下简称“央视三维”),一家是晶茂传媒,两家过招与日俱增。
起家:做对手不做的事
“我们最早发明并进入这个市场,拿到了机会。”陈震宇非常感叹当年几个热爱电影的年轻人坐在一起,决心趟进电影广告市场的情景。
2008年之前,传统的贴片广告发布情势并不规范。广告客户找到广告代理公司运作贴片广告;广告公司再找到片商,买到若干万场次的贴片广告;然后片商再找发行方,通过发行方把这若干万场次的贴片广告分配到全国的院线中去;每个院线下有很多影院,院线再分配制作好的拷贝到具体的影院。
就这样经过层层的分配,电影贴片广告的拷贝被分配到电影院。陈震宇回想:“广告客户和代理商只知道自己买了若干万场次的电影贴片广告,却无法掌控广告最终被投放到哪些电影院了。当时广告公司并不重视电影的版权,有的基本没有电影发行方的授权,就拿出来售卖。这个过程非常混乱,市场不好把控。院线方、片商方都怨声载道。”
不过“怨声载道”中流露出的商机,被敏锐的陈震宇捕捉到:“整合高低游片方和影院的时段,连通客户广告同影院播出之间的通道。我们找到了进入的契机。”但任何事都是说易行难,当时,央视三维已经在业界摸爬滚打多年,盘踞着行业老大的地位,不过,其院线授权、影片版权等热门问题也没有解决好。直到今天,陈震宇也会一直念叨:“晶茂就是要做竞争对手不做的事。这是进入电影广告市场最好的机会”。
最终,陈震宇与合作伙伴说服了网龙公司注资,成立了晶茂传媒。
“在营业执照还没有拿下前,我们第一个想到了联合中影团体。”陈震宇说。
其实,晶茂传媒的前身是一家与中影团体有着密切合作的广告公司,大家彼此并不陌生。另一方面,晶茂实际打算的是中影一年独家引进外国进口大片的贴片权。“中国电影应当说还是处于大片的时代,一部有号召力的大片除了带来宏大的票房收入外,贴片广告也成为很多企业营销的载体。”在陈震宇看来,拿下了进口大片的广告代理权才干使晶茂在业界立足。
“我们必须以诚意打动对方。”陈震宇在与中影团体营销公司总经理蒋德富交换时,蒋表达了对电影广告市场混乱的无奈和困惑。他表现:“很多公司实际上没有拿到电影发行方的授权,但也在电影院里贴广告,中影很不满意。但这种公司太多了,也很难去追究。”
陈跟中影保证,“我们尊重版权,尊重所有片商的版权。对放映终端的监控由我们去做,保证中影得到远高于合作前的收益。”
这之后,陈震宇和他的团队衡量,独家买断中影每年进口大片的独家代理招商权。事实证明,晶茂的这个举动是明智的。“之后,当晶茂与万达、金逸院线合作,竞争华夏团体的进口片贴片广告招商权时,与中影的合作和对版权的器重成了对方重要的考量指标。”
困境:可能呈现左右手互搏
目前,电影广告市场正浮现两家独大的局面:晶茂传媒和央视三维,后者的资方为分众传媒。 2009年11月,江南春亲自出任央视三维CEO。随着江南春站到央视三维的台前,这个市场更引得一片关注。
“虽然很多人讲,市场就你们两家,应当环境很和谐。但其实不是。”陈震宇介绍,央视三维的优势是客户资源,晶茂的优势则在院线资源。“我们双方经常拿着标书同时为客户陈述我们的资金、资源、能做到什么。面对面打得很厉害。”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