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网络舆论非常有意思,一件事,从不同的角度都解读的是不一样的角度,比如说对于打架人方舟子来讲,他就借此炒作。
白岩松:
我们似乎有一种道德洁癖,平常的时候,我们道德一点都不洁,当遇到打架,或者这样的冲突事情的时候,我们就有道德洁癖了,这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我们往往盼望打假的人也是百分之百的雷锋,其实雷锋在今天也不必定是我们想象的那个雷锋。
在情感上也许有很多人对方舟的这种举动,或者动机,有各种各样的猜测,包含质疑,包含不满意,但是我只能说,从理智上我们应当坚决支撑方舟子,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的这个社会需要很多的啄木鸟,啄木鸟不消除它在捉虫子的时候,它在寻找自己的食物,但是实际的成果是,害虫被除掉了,社会这个大树变得更健康了,如果我们这个社会有这样的啄木鸟的话,该多好。就像我们很多年前,也曾经质疑过王海多次,我们现在有很多人现在依然不爱好王海,但是理智地说,难道我们不应当感谢王海吗?
主持人:
这样的一件事情,不是空前,也不会绝后,而减少它产生的可能性毕竟在哪儿?稍后持续。
(播放短片)
为对汪晖教授负责,澄清这一争议,结束莫衷一是的状态,走向良性循环,我们支撑熊(丙奇)、林(毓生)二位的建议,联盟请求中国社科院和清华大学迅速答复,履行职责。我们也批准易中天的主意,在组成调查委员会时,应邀请贵院、贵校之外的学者,乃至海外学者参加,公示委员会名单和调查成果。我们同时请求,调查结论以及各委员投票意向最终能颁布,以示公开、公平,接收大众,监督。
昨天,国内63名学者、教授联名发出公开信,而对象则是中国一流的学术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国内顶尖大学之一清华大学。
郑也夫(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如果汪晖没抄袭,应当还他一个清白,出去汪晖抄袭了,那么应当权威机构来研究,来认定惩处,给个最终的了断。
观察这密密麻麻的63个书名,汪丁丁、顾海兵、郑也夫等,国内外众多著名学者的名字都在里面,而他们所处的单位更是涉及哲学、历史、宗教、中文、法文等多个学术范畴。显然,这些学者们的用意并不仅仅是为了要搞明白一个汪晖是否抄袭的个人问题。
郑也夫,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郑也夫:
我认为参加签名了,将这件事推到一种制度化的一个机构来让步处理,我认为相比之下都是后一件事更为要紧,前一件事我认为,他的作品毕竟是不是涉嫌抄袭,我认为都没有那个要紧。
熊卫民,中国科学院自然史所副研究员。
熊卫民(中国科学院自然史所副研究员):
我跟他素不相识,无怨无仇,我要反对他个人感什么,要具体采用举动,哪一些违规的,谁违规谁就会被抓起来,谁就会被处分,只有经常违规的人,包含位高权重的违规者,他们也会受到处分。这样的话才干够真正警示别人不敢再违规了。
郭于华,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郭于华(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这也不是一个要整什么人的问题,其实对他是保护,对全部学术也是保护,这应当有一个制度建设,应当从制度上把它弄明白。
顾海兵,中国国民大学国民经济管理系教授。
顾海兵(中国国民大学国民经济管理系教授):
汪晖本人也好,或者是李辉本人也好,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有人提出猜忌,就应当有所作,直到今天为止,北大、清华、人大,都没有大学章程,大学章程是干什么的?就是在规范各种权利之间关系。比如说像呈现这样的问题之后,应当启动什么样的程序,我们现在基本就没有规矩。宏观上来讲,中国的学术质量问题已经到了比较危机的程度,所以这就促使我们任何一个有良心,有道德的学者,他应当借助于这样一起事件,来推动学术质量的进步。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