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留有空间并非“一刀切” 专家预测网店收税是大势所趋但不可能短期实现
2010年7月1日起,国家工商总局发布的《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动管理暂行措施》正式开端施行。其中,引人注视标一条规定是:具备登记注册条件的网店,依法办理工商登记注册。
这就是坊间一直热议的“网店实名制”。它如同轰轰隆隆的车轮,驶到中国目前3.84亿网民面前。2009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范围达到2500亿元,较2008年翻番增加。
至昨日,这个被称在中国电子商务产业发展中的标记性政策已经实行一周。那个被业内称为正式开启“实名制时代”、“办照时代”或“收税时代”的重大转折,真的到来了吗?那把被网店小老板们看作悬在头上的“利剑”,是否刺了下来?
文/本报记者 邱瑞贤
就在人们热论“网店实名制”终于“杀”到的同时,业内人士却忆及两年前北京那次在业内引发宏大争议的“试水”——2008年,北京市工商局出台《关于贯彻落实〈北京市信息化增进条例〉,加强电子商务监督管理的看法》,请求网店经营者办理营业执照。此事曾一度引起业内极大的争议,争议焦点在于办理工商执照的费用以及可能随之而来的征税可能会抹杀正在国内蓬勃发展的电子商务。
事过两年后的今日,国家层面推出的网点新规又迎来了怎样的反应?
动态
工商执照注册应者寥寥
国内最大的网上零售平台淘宝网率先现身表明态度。“这显示国家对于电子商务的高度关注,立法体现了政府对网购发展的支撑和鼓励态度。不论是对淘宝网这样的电子商务平台,还是对淘宝网1.9亿的花费者,都是一件好事。”昨日,淘宝网CFO张勇向记者表现。
他还流露,早在新规实行前,工商部门就已经开端与网站进行了沟通。6月25日,滨江区工商分局访问了淘宝网,对实名认证、交易双方信息保护等方面进行了重点检查,并实地领导网站制作工商营业执照网上标记。
事实上,部分网络交易平台已经提前履行了“实名制”。中国国民大学商学院副教授陈智勇认为,像淘宝这样的大型网络销售平台,早已实现“实名制”。淘宝网的“三方实名认证”,不仅请求卖家供给身份证信息,还必须上传银行卡信息,并提交到网银和公安部的系统来进行验证。
根据《措施》的规定,从7月1日起,所有网络交易平台都必须对卖家实名进行监管。业内人士认为,这对于一些小型网络交易平台来说,今后的累赘确实可能会增加。
而对于是否需要像实体店那样办理工商营业执照,这次的网店新规显然并非“一刀切”。“和两年前北京的那次不一样,国家的做法显然要机动很多。”互联网分析人士、正望咨询总裁吕伯望认为,这一规定对于范围比较大的网络交易平台如淘宝网没有太大影响,但是对于小型网络交易平台和众多的网店小老板们,国家的政策这次“温和”了很多。
“很多人开网店都是自己在家开的,住宅一般来说很难作为一个工商登记的注册地,工商部门强迫非要给人办注册,这不是自己给自己出难题吗?”两年前,北京的网店新规出台至今都无法在操作层面正式实行。因此,这次的《措施》规定,“对具备登记注册条件的,依法办理工商登记注册,对暂不具备工商登记注册条件,申请通过网络交易平台供给商品或者服务的自然人的真实身份信息进行审查和登记。”也就是不再强迫请求个体网店必须办理工商营业执照,这等于否定和颠覆了之前北京的规定。
反应
网店老板最担心收税
“不明白,就等于给各地供给了很大的操作空间。我认为这是留了一个活口,看看什么时候有补充阐明再堵上。”吕伯望认为,这实际上体现了国家新规的一个思路,“能办什么就办什么,办不起来的就先不办。”
从各地的反应来看,目前的原则基础上是,可以办理,但不强迫办理。记者从广州的工商部门懂得到,目前工商部门接到的咨询比较多,但是真正断定来办理注册的网店老板没有几个。据悉,全国各地工商部门目前都在着手起草本地区对《措施》的实行细则,预计最快也要从下月才开端办理网络经营的营业执照。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