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称,日本产经省为了控制仿冒品的流通情况,于2009年在中国重要网络商城上购置了日本企业的特定商品各10种,并进行了真伪鉴定,“在某网络商城购置的化装品及卡通形象商品全为仿冒,在其他网络商城购置的手表有60%为仿冒、服装有83%为仿冒”。
报告还抱怨,日本花费者收到广告邮件后被引至无良网商的事件层出不穷。而自2004到2009年受理的来自日本企业的咨询中,确认了仿冒品制作国的咨询有173件,其中逾半数都与中国有关。为此,“日本政府将请求中国政府完善相干法律,使网络供给商主动删除销售仿冒品的网站”。
晨报记者 周治宏
■记者观察
强势的平台
与短腿的网店
一些行业人士责备,日本选择这个机会出台中国网商的仿冒报告,明显是有意针对中国电子商务企业“出海”的行动。而更多人更担心,类似的报告可能会蔓延到其他国家。
“我们正在制定一个打算,就是用阿里巴巴的名誉给网商供给担保。”面对“出海”将面临的困境和网商们的疑虑,马云如此表现,打算推出后,经过他们平台担保的网商产品呈现问题,将由阿里巴巴先行承担义务。
与阿里巴巴推出的“淘外销”一样,马云选择这种打法显然出于无奈,因为海外电子商务扩大已不给他等候的机会了。不过,这对国内那些网商和制作商来说,是福是祸尚有待张望,毕竟他们“出海”的热情是被平台催出来的,以他们在国内服务的程度和制作才能能走多远确实令人担心。
“我豁出去了,但你们不能在背后捅我刀子啊,大家都在一条船上,要是我逝世了,你们也得跟着一起逝世。”马云表现。或许,在代工企业越来越不景气、而想建立自主品牌的制作企业因为“中国制作”品牌弱势难以出去的背景下,马云这句话可以作为中国制作企业、网商、电子商务产业试图开辟另一种海外征途时最真实的写照。
晨报记者 周治宏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