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有纠纷银行不负责
专家:“买的没有卖的精”
记者调查发明,银行在某款数码产品刚刚推出、价位比较高的时候与商家签订一个价格协议,然后在商品上市一个月或者几个月,等市场价格降下来后却仍然以高价向客户推出。在这个过程中,银行表面上看似并未抬高商品的价格,却能从商家那里得到高额的返利。而花费者几乎没有得到什么利益。
此外,记者发明,商业银行的网上购物商城只是供给支付结算服务,如果产品呈现价格争议、质量争议、售后服务争议等问题,银行方面不负责和谐解决客户与商户之间的交易纠纷,花费者需要直接向厂家反应并协商解决。
当然,也有人对邮购分期表现出浓重的兴趣,一位卡友表现,在国外年轻人由于资金不足,很多东西都是应用分期付款购置,这样既能够实现自己的愿望,又不至于给自己带来过大的资金压力,是一种不错的模式。他认为,年轻人应当学会自己安排收支打算,应用分期付款来购置自己需要的东西,而不是总找父母索要,分期付款对于年轻人的自立很有利益。
不过,很多中国的持卡人在花费上并没有足够的自律,分期付款的呈现也催生了大批卡奴,这些人花钱无控制,最后导致卡债越来越多,最终达到自己无法蒙受的程度。央行数据显示,一季度信用卡授信总额增加迅猛,达到1.48万亿元,同比增加42.9%。但不可小视的是,今年一季度,信用卡坏账增加11.08亿元,不良率较2009年第四季度上升0.4个百分点至3.5%。其中股份制银行信用卡的不良率大幅上升至5.1%,高于国有银行的2%。
专家建议,虽然是分期付款,持卡人也应当有所控制,不要花太多的钱去购置奢侈品。持卡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酌情安排,如果手头资金紧张,支付高价选择分期付款并无不可,但如果手头资金宽裕,最好还是货比三家之后选择合适自己的购置渠道。
不仅如此,虽然银行的信用度支撑了大批卡主应用信用卡网上商城购物,但所购置产品的质量呈现问题却与银行无关。也就是说,在全部网购分期付款过程中,银行只有收费的权利,没有负责的任务。
“买的不如卖的精。花费者应当理性一点,不能被表面现象所困惑。”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现。在他看来,表面上的免息费是银行在血本大回馈,但事实上,“背着抱着一般沉,有时所谓优惠,仅仅是个鲜花打扮的陷阱而已。”郭田勇表现。
商报记者 崔吕萍 孟凡霞 周科竞/文 田艺/漫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