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Vancl到“V+”,是Vancl迈向高端电子商务(电商频道)基础服务商的第一步。
夏勇峰|文
今年3月初,Vancl迎来了它出生以来的第四轮融资。虽然由IDG、启明创投等参与的本次融资金额并未公开披露,但据传应在5000万到1亿美元之间。
一直以来在融资问题上,节奏把握令人称道的Vancl开创人兼CEO陈年,这次显然又稳稳地把住了资本的脉搏。业界唯一怀疑的是,经历了几年的快速成长,Vancl早已自行运转,融这么多钱的用处是什么?陈年的新概念在哪里?
直到5月18日,Vancl正式发布,由陈年领衔、低调筹备了一年的服装类电子商务网站V+(vjia.com)正式上线并进入试运营,谜底终于揭晓。
早有暗示
在去年10月份本刊对陈年的采访中,他曾有过关于“V+”的隐晦暗示——“这一两年,也有许多想要在中国市场深入拓展的国外著名服装品牌找到我们,想要与我们进行一些合作”,“但是对Vancl本身而言,虽然在国内市场积累了一些经验和优势,但它定位于一个独立的品牌。以Vancl的身份来合作,显然不太合适”。
事实上陈年早有另外的打算。早在一年之前,他就已经安排原Vancl创业团队的核心成员钟恺欣(营销副总裁)、崔晓琦(技巧副总裁)开端进行V+的筹备工作。据钟恺欣表现,“最初GAP、LANDSEND、NET-A-PORTER、GILT等国际著名品牌与网站找到Vancl,盼望能帮他们在中国运营其电子商务网站甚至是供给全案服务,但由于文化上的差别仍在沟通中。经过半年的洽谈摸索,我们最终断定打造独立的服装B2C网站,代理国内外的著名服装品牌”。
据有关人士流露,陈年联合多家投资机构,对独立子公司V+的投入超过5000万美元;而对于为何会推出这样的平台,也并不只是一些传统服装品牌对网络销售、中国市场拓展的推动。“Vancl单品牌的拓展虽然速度很快,但一直下去却总会有其局限。而V+概念将以其宏大的想象空间,帮助Vancl进行融资及下一阶段的拓展”。
V+作为一个定位中高端的服装类B2C电子商务平台,直接与众多著名服装品牌合作,并在销售其产品之外,供给统一的客服、仓储、物流、营销等全方位的解决计划。
Vancl副总裁许晓辉表现,V+不同于许多现有著名网站的模式,商家是Vancl进行充分筛选与沟通的合作伙伴,而它们并不是以“入驻”的情势在这一平台上进行自身产品的销售,而是交由V+统一运营。“如果要定位的话,从服装品牌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说就是一个网上渠道,而从我们自身而言,V+应当是一个服务平台。”许晓辉说。
优势与风险
其实在初期,V+的生意模式比较简略:先与服装品牌谈好合作意向;再以类似“进货”的情势,按照之前谈的折扣,将该品牌的商品购置至V+自己的仓;接着在平台上进行运营销售。最后如果有未卖完的商品,再退还至该品牌。
但即便如此,Vancl既有的优势与之附加,也有可能产生宏大的能量。
在采访中,许晓辉多次强调了“服务”一词,而这正是其优势所在。在Vancl的发展中,陈年一直强调品牌的建立,这使得在全部商品流通、用户沟通环节,Vancl将大批的利润都投入到了其中,逐渐建立起客服、物流等的高标准。
比如,现在购置Vancl的商品,在订单下达后不仅支撑对买家的货到付款,在重要地区,已经升级到了货到刷卡——快递人员随身携带移动POS机进行收款;在30天内无条件退换货,买家无需支撑任何费用即可进行商品退还,甚至刷卡花费的商品,在退货之后将以现金情势返还;退还的商品将大多不再进行销售,而是直接进行烧毁;支撑全国1100个城市的送货上门与货到付款……
所有的这些优势,除了将30天退换货改为7天退换货外,其他的服务都由Vancl自然过渡到了V+身上,成为了V+生而有之的重要优势之一。
为了敷衍Vancl自身增加以及V+所带来的爆发式增加的可能性,陈年早作打算,在今年年初就不声不响地进行了北京、广州等地的仓储、物流等环节的重建与升级。仅仓库面积这一项,即由不足2万平方米,扩容到了10万平方米。
相关阅读